扪心自问。
就算已经学会了赵卫红这套方法,裴天仁三人,以及一旁的关继武,也没有信心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到赵卫红这种地步!
后生可畏啊!
此时,通讯参谋送来的汇报,更是愈发的证明了赵卫红的“恐怖!”
“首长,科学院相关的专家刚刚回讯。”
伴随着通讯参谋在自己耳边的轻语,裴天仁先是看了一眼赵卫红,随即不动声色的起身,与通讯参谋走到了僻静的角落。
“讲。”
“专家说,赵卫红同志的这套方法,从理论上讲,确实可行。”
“而且前景也非常可观,应用场景非常广阔。”
“嗯?”
闻言,裴天仁挑了挑眉毛,一针见血的询问道。
“这么短的时间,他们就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以及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
“怎么着?他们这是早就注意到相关领域蕴含着的潜力了?”
“为什么我在内参上,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相关的内容?”
内参。
对于赵卫红来说,并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
他本人的诸多著作以及论述,便不止一次的登上过内参,赵卫红还有幸看过这几期的内参。
但也就只有这么几期,以赵卫红的级别,还远远不够到参览内参的地步。
对于裴天仁来说,那就更是如此了。
从他当上副团长起,内参就成了他定期全文阅览的读物。
而他能够阅览的读物,也从最低级的“内参选编”,不断上升,还能获得军事领域的“额外刊物。”
对于不了解内参机制的普通人来说,常常会将“内参”,理解成“内部参谋”之类的特定群体,即所谓的“智库。”
从某种角度上讲,除了把内容主题搞错了,这个说法也不算是全错。
因为普通人眼中的“智库”,正是内参的“编辑”与“作者。”
涵盖军事,政治,经济,人文等各个领域,堪称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一批人才,会定期通过内参向上反映自己所研究关注的问题。
得益于此,无论是什么体制内的干部,只要级别到了,都能借助内参了解到这些领域的内容,增长见识,开阔眼力,不说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但某些时候常常能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将其他领域与自身所负责的领域,结合起来,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
以裴天仁的级别,除了保密等级最高,干系重大的部分内容外,内参上的内容他全部都能审阅。
但他却从来都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内容,这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只见裴天仁的眉头微微蹙起,不过并没有急着发难,而是继续往下问道。
“还有,让他们按照卫红的法子,对云滇边境各个地点进行分析筛查的事,他们又是怎么回应的?”
说到这,通讯参谋小心翼翼的看了裴天仁一眼,似乎预料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首长,如果按照专家们的回话这套法子技术上,没什么太大的难点。”
“真要集中资源,重点攻克,半年到一年,甚至几个月就能出成果”
这么多年,听取了无数场报告的裴天仁,哪里会听不出来参谋想表达的意思,本就皱紧的眉头立马拧成一团!
“照这么说,那他们就是还没搞了?”
“既然明知道这方面的前景,技术上也不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