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而塞尔维亚这边,初步动员的军队数量只有20万人,后续动员的军队数量也只有5万人。

用25万打55万,一般情况下肯定是人数多的一方获得胜利。

可现实的结果是,奥匈帝国连战连败,不仅死伤超过15万人,攻克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勒的希望也直接破灭。

巴尔干战争中,保加利亚军队的表现要比奥匈帝国军队更好。再加上保加利亚人对塞尔维亚人普遍仇恨的原因,他们对塞尔维亚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可这些都于事无补,作为主力的奥匈帝国表现不佳,光靠保加利亚是无法消灭塞尔维亚的。

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的总伤亡加起来接近25万人,虽然也换来了塞尔维亚超过15万人的伤亡,但依旧没能改变目前巴尔干的局势。

塞尔维亚经过几轮动员之后,国内可动用的作战兵力仍然高达20万人。而奥匈帝国这边,剩余可对塞尔维亚动用的作战兵力不足30万人,保加利亚也只有不足15万人能够继续参与进攻。

虽然同盟国这边还有兵力优势,但塞尔维亚也不是没有盟友的。为了支援塞尔维亚,俄国在与奥匈帝国的边境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迫使奥匈帝国不得不将大部分主力军队都放在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塞尔维亚也因此能够喘口气。

德国和奥匈帝国作战计划的接连失败,让他们不由得催促起了自己的盟友义大利,希望义大利能够尽早履行盟约,加入同盟国共同对法国和俄国作战。

精明的义大利政府自然不可能同意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要求。他们只接受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出售物资,这也是义大利作为盟友的义务。

至于向法国和俄国宣战,因为德国主动宣战的行为违背了条约,义大利是没有任何义务与法国和俄国作战的。

此时的义大利政府倒也没想过背弃盟约,义大利政府想的是获得更多的好处,比如巴尔干半岛的领土和非洲殖民地。

在义大利政府看来,这场时间拖得越久,义大利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也就越高。

如果义大利现在参战,战争结束后获得阿尔巴尼亚和突尼西亚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但要是等到奥匈帝国和德国略显颓势的时候参战,义大利能获得的好处就更多,比如达尔马提亚,萨伏伊和尼斯以及阿尔及利亚等等。

义大利想要的许多土地都在奥匈帝国的控制之中,这也是义大利政府想在奥匈帝国显露颓势的时候再参与战争的原因。

德国和奥匈帝国自然也明白义大利的想法,他们只能在心中挨骂几句义大利政府的无耻,但对此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总不能强行逼迫义大利政府加入战争吧?要是真把义大利逼到敌方,对同盟国来说也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义大利的陆军不强,但义大利海军还是有一定的水平的。义大利的地理位置也能威胁到奥地利地区,这对奥匈帝国来说是致命的。

一旦义大利临阵倒戈,奥匈帝国不得不集中大量的兵力守护在奥地利地区,这也将导致巴尔干地区和东线战场的兵力更加空虚,影响德国对法国的作战计划。

在德国和奥匈帝国劝说义大利加入战争的同时,法国和俄国也在欧洲大陆为自己寻找着盟友。

战争爆发之后,法国和俄国就没再拉拢过西班牙了。因为他们也清楚,就算能够争取西班牙加入协约国,英国也会在短时间内加入同盟国来平衡欧洲大陆的局势。

倒不如让西班牙和英国继续游离于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反正他们能够获得来自西班牙的大量物资补给,相当于多了半个盟友,也是划算的。

法国和俄国想要拉拢的盟友很多,其中就有巴尔干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对同盟国和协约国来说都非常重要,并不只是法俄协约,同盟国也在争取罗马尼亚的支持。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罗马尼亚相当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国内丰富的矿产资源。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