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罗马尼亚是有石油的,而且产量还不少。

现在的内燃机科技已经相当发达,不管是汽车还是其他一系列使用发动机的机械,都是需要石油所制作的汽油或者柴油来作为能源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拥有大量的汽车以及其他的机械,但他们的国内又没有太多的油田,石油十分依赖对外进口。

如果能够争取罗马尼亚加入同盟国,德国将完全打通柏林到小亚细亚半岛的补给线,再也不用惧怕消耗战的烦恼。

同时,罗马尼亚也能分担一部分俄国军队,并且共同加入到对塞尔维亚的围攻当中。

如此一来,塞尔维亚注定坚持不了多久,奥匈帝国和巴尔干各国也能将更多的军队投入到对俄国的作战当中,让德国抽调更多的军队对法国作战。

协约国如果能争取罗马尼亚的支持,好处也是很多的。

首先就是俄国的军队能够直接进入塞尔维亚领土作战,从塞尔维亚能够直达匈牙利大平原,威胁奥匈帝国的腹地。

另外,罗马尼亚到塞尔维亚的道路一旦打通,俄国军队也能抵达巴尔干腹地,控制整个巴尔干半岛,破坏奥匈帝国南下扩张的计划。

在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的支持之下,俄国能够很快打败奥匈帝国,将德国围困在德意志地区,然后关门打狗。

此时的罗马尼亚国王仍然是卡罗尔一世,一位来自德意志地区的国王。

因为罗马尼亚之前长期依靠德国来对抗俄国入侵的原因,罗马尼亚和德国的关系是比较好的。

但问题是,罗马尼亚同时又对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非常感兴趣,这又是德国不可能支持的。

相较于罗马尼亚,奥匈帝国才是那个德国最重视的盟友。德国是不可能支持罗马尼亚获得特兰西瓦尼亚的,哪怕罗马尼亚能够发挥不小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罗马尼亚在同盟国和协约国的选择之间犯了难。

国王卡罗尔一世表达出了支持德国的态度,但支持大罗马尼亚主义的人又希望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

加入同盟国确实符合国王的想法,但罗马尼亚加入同盟国并不能带来太多的利益。

加入同盟国之后,因为西北方向的奥匈帝国和南边的保加利亚都是同盟的原因,罗马尼亚只能向西边的塞尔维亚和东北边的俄国扩张。

可问题是,不管是塞尔维亚还是俄国,这两个国家都不是好招惹的,罗马尼亚能够获得的领土也实在有限。

要是加入协约国的话,不仅能获得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还能获得保加利亚的土地,战后的利益分配是能吃到更大块的蛋糕的。

虽然国王卡罗尔一世支持加入同盟国,但他的王位继承人,同属霍亨索伦家族的斐迪南王储却不支持加入同盟国的想法。

斐迪南王储虽然在德国出生,但他很早就在罗马尼亚定居了,明显对罗马尼亚更有感情。

相较于已经年迈的卡罗尔一世,斐迪南王储明显拥有更大的野心。他希望在未来自己的统治之下能够率领罗马尼亚获得更多的土地,自然也不满足加入同盟国所带来的微小利益。

这也是这个世界的不同发展带来的变动。

在原本的世界历史中,因为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去世的时间和世界大战处于同年,这导致世界大战爆发后,掌控权力的罗马尼亚国王是斐迪南一世。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