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宣战
索菲亚条约的签订并未让协约国的军队松一口气,大量军队在保加利亚境内停留了短短几天时间之后,随后又向南,朝着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堡前进。
俄国政府可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眼下是俄国数十年来距离君士坦丁堡最近的一次,也是最有希望掌控君士坦丁堡及波斯普鲁斯海峡的一次。
早在和新任保加利亚政府签订条约之后,俄国政府就曾经催促协约国的其他军队,希望能够尽快投入到对奥斯曼帝国的作战当中。
不过因为当时协约国的大部分军队都已经相当疲惫,这才无奈在保加利亚境内休整了数天时间。
而在经过休整过后,俄国军队再也忍不住了,来势汹汹的向伊斯坦堡挺进,大有趁机攻克伊斯坦堡的架势。
之前为了进攻保加利亚的首都索菲亚,协约国军队动用了大量的火炮。再加上保加利亚政府投降之后移交的武器装备,目前协约国在伊斯坦堡方向的军队共装备了超过三千门火炮,数量远远超过伊斯坦堡军事堡垒所布置的炮台数量。
为了尽早攻克这座坚城,俄国政府还联系了法国政府,希望能够动用双方的海军,在进攻伊斯坦堡期间,为联军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
这座曾经名为君士坦丁堡的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东部突出半岛的最东端,紧挨着博斯普鲁斯海峡。
靠近海峡为君士坦丁堡带来了海运的优势,但同样也带来了来自海上威胁的可能。
如今的法国地中海舰队和俄国黑海舰队已经汇合到了一处,在爱琴海以及博斯普鲁斯海峡周边是掌握着海上力量优势的。
协约国自然要利用海上优势,切断奥斯曼帝国向伊斯坦堡的支援路线,四面八方的围困这座千年古城。
当伊斯坦堡战役打响,英国政府有些慌了。
他们并没有做好伊斯坦堡被协约国占领的准备,也压根没想过同盟国只剩下德国和奥匈帝国,欧洲大战又会如何发展。
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如今的局势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进行一些改变,才能确保局势不会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如何进行改变呢?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以民间的名义向奥斯曼帝国派遣援军。
这样的方式英国早在英西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使用过了,只不过效果并不好。
但此时英国政府已经没有选择。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调动太多的军队,同盟国又不能放弃除德奥之外仅剩的这一个盟友。
1914年3月15日,已经在科威特地区经过秘密集训的英国殖民地军队北上,打着英国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军的名义,光明正大的介入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当这支军队出现在奥斯曼帝国战场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3月的下旬。
虽然这些都是英国在各殖民地招募的土着军队,但协约国军队还是发现了这些英国军队和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不同。
他们统一使用着英国制式步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倒也看起来有几分正规军的样子。
与条件一般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不同,这些英国组织的殖民地军队的装备还是比较完善的,这也是其和奥斯曼帝国军队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