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更重要的是,因为俄奥边境几乎暂无战事的原因,这些前往俄德前线的俄军,携带了足够的弹药和炮弹补给。

这对前线的俄军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东线战场的战事是非常频繁的,纵使俄国运来再多的子弹和炮弹,也绝对禁不住如此频繁的消耗。

更何况俄国压根没有能力运来足够的补给,前线的军队完全是省着过日子,根本没有享受过什幺叫做火力压制。

俄国军队的调动让奥匈帝国有了更多的想法。既然俄军能够调动,那奥匈帝国的军队自然也能够调动。

虽然并不清楚俄国到底调动了多少军队,但从德国反馈的东线战场的局势也能看出,东线战场的俄军至少获得了数十万人的支援。

原本的俄奥前线,俄国的兵力是略微占据优势的。但在调动了这幺多人之后,奥匈帝国的兵力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此时的奥匈帝国可没有什幺发动进攻的想法,自然也不需要在奥俄边境部署这幺多的兵力。

反倒是奥匈帝国的南部边境和西部边境,需要更多的兵力来进行防守。

想到这里,奥匈帝国也没有过多犹豫,立刻下令调动军队前往南部边境防守。

和俄国不同的是,奥匈帝国在自己的前线调动军队,并不涉及自己盟友的战事。

这也代表着奥匈帝国并不需要通知自己的盟友德国,相关的事情可以自己做决定。

调动军队对奥匈帝国来说本来是一件好事,这数十万人投入到南部边境,可以让南部边境的战场变得更加稳固。

可问题是,在奥匈帝国调动军队的同时,西班牙和义大利也在调动着更多的军队。

一方面,义大利将北部边境的军队从70万人增兵到100万人,大有一副和奥匈帝国死磕的架势。

另一方面,西班牙则继续向巴尔干战场增兵50万人。

战争虽然坏处众多,但锻链军队也是真的锻链。西班牙好不容易参与一次世界大战,当然是要疯狂的在世界大战中汲取经验,充分的锻链军队的。

而且适当增添伤亡也有助于西班牙在战后宣传自己的功绩,毕竟西班牙是中途加入进来的,伤亡肯定是比不过法国和俄国的。

当奥匈帝国调动军队之后才发现,这数十万军队的加入不仅没有改变巴尔干战场,反而还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

西班牙增援的50万军队当中,有30万军队是本土军队,只有20万才是殖民地军队。

虽然这30万军队是从预备役动员出来的,但战斗力相较于主力部队也差不了多少。再加上义大利的增兵,奥匈帝国所面临的压力不仅没有减小,反而还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奥匈帝国虽然有心求助于德国和英国,但因为德英两国前不久才各自支援了一个集团军的原因,倒也没办法继续向他们开口。

没办法,压力再大也只能自己承受。好在西部边境的义大利军队虽然被增加到上百万人,但这是义大利军队带来的威慑力,反而还不足上百万俄国军队。

面对上百万义大利军队的进攻,奥匈帝国只需要部署大约60万军队,就能轻而易举地将这些义大利军队阻挡在边境之外。

相较于西部边境,南部边境才是目前战争的焦点。为了避免南部边境被突破,奥匈帝国也只能加大国内的动员,时不时就向前线运送数万兵力,来填补前线的兵力空缺。

五千字第一更,求月票!

稍后还有一更,今天日万!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