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索姆河战役
对于同盟国来说,局势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接连投降的那段时间。
东线战场相对焦灼,巴尔干战场奥匈帝国则处于劣势。再加上西线战场德军处于全面防守姿态,如此看来,同盟国似乎已经没有获胜的希望?
这样的局面是德皇威廉二世绝对无法接受的,再加上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自上任以来毫无建树的原因,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重用容克贵族体系的将军们,倾听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为首的军方高层的意见。
这其实也能算是德国权力崩坏的开始。德皇用了一系列手段来平衡国内的权力,但最终却无奈的发现,离开了容克贵族,似乎德国的军事行动没有任何进展。
这样的局面被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为首的容克贵族看在眼中,他们自然也明白此时的德国和德皇威廉二世都需要容克贵族,他们可以提出更多的要求。
什幺要求呢?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请求自己的军队可以不听从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可以有足够的自主权来自己决定行动任务。
当然,这支军队还是听从于威廉二世命令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目的,也只是绕开以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为首的德国最高统帅部,避免自己的军事行动被法金汉破坏或者干扰。
并不只是威廉二世对法金汉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看得更加清楚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实际上已经明白法金汉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在施里芬计划失败后还要强调西线主攻,这是法金汉的第一个错误。在战略转移到东线战场之后,反而有意忽略兴登堡所率领的原本的东线战场的德国军队,这是法金汉的第二个错误。
虽然权力斗争并不是错误,但在世界大战这种大背景之下,因为权力斗争而放弃本该有优势的局面,这种选择绝对是大错特错的。
这其实也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提出拥有自主权的原因。要是继续跟着法金汉的进攻计划走,不仅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捞不到任何功劳,就连德国在东线战场的进攻计划,也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受阻。
面对新登堡和鲁登道夫的要求,德皇威廉二世虽然有心拒绝,但也清楚这是大势所趋。
因为如果不授予兴登堡一定的自主权,那幺总参谋长法金汉在这场战争中的过错就会被无限放大。
德国已经在战争前期更换过总参谋长的人选了,要是继续更换的话,很容易引起军心的动荡。
更重要的是,如果此时更换总参谋长,德皇威廉二世很难再任由自己的心意任命新任的总参谋长。
当初任命法金汉担任德国总参谋长的时候,那是因为德国在战场上还有一定的优势,当时的威廉二世也是掌握着巨大的权柄的。
可现在,随着德国在东西两线战场的作战不力,不仅作为总参谋长的法金汉需要背锅,就连推他上位的威廉二世也受到了影响。
要是再随便推一位总参谋长上台,就得考虑德军继续作战不力所带来的影响了。
到时候不只是军队高层怀疑总参谋长的能力,可能就连民众都会怀疑总参谋长的能力。而接连选任两位无能总参谋长的德皇,自然也是无法幸免于难的。
因此对于德皇威廉二世来说,一旦德国再次更换总参谋长的人选,他将不得不更多考虑其他军方高层的意见。
考虑到兴登堡在德国军方以及容克贵族内部的庞大声望,但凡德国更换总参谋长,兴登堡将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
相较于授予兴登堡一定的自主权,威廉二世更不能接受让兴登堡成为德国总参谋长。
因为这不仅代表着容克贵族的权力在德国内部高度膨胀,同样也代表着威廉二世本人,将彻底失去对军队的指挥权。
没了军队的皇权,被架空的概率是极大的。到时候就算能够赢得战争,对于威廉二世来说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