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样的人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成为法国军队的绝对掌权者,对于目前急需胜利的法国来说,可不是什幺好消息。

这其实也只能说明,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在德国内部有着权力斗争的同时,法国内部当然也会有权力斗争。

更别提俄国内部的矛盾更加激烈,政府和革命党之间的仇恨,足以让革命党人完全不在乎正在进行的世界大战。

奥匈帝国内部也有这样的矛盾。等到奥匈帝国危难的那一刻,奥地利和匈牙利可不一定会站在一起。

其实就连英国内部,也是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以及同盟国派和协约国派多个派系的。

和这些国家相比,西班牙国内目前还是比较平静的。一方面是因为西班牙现有的政治体系几乎都是在革命之后才建立的,再加上当时的革命和后续的改革对保守派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洗,这才让现有的西班牙政治局势趋于稳定。

相较于协约国内部对法国更换总参谋长人选的平静,当同盟国得知这条消息之后,引起的反应还是比较剧烈的。

德国和法国作战已经长达数年,德国内部对法国的几位军方高层,调查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对于法国现任参谋长尼维尔,德国政府肯定也是经过调查的。德国内部对这位新任法国总参谋长同样也不看好,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认为,这可能是德国发动反攻的好机会。

没了西班牙坦克这个底牌,再加上法国自己更换了一位能力更差的总参谋长,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在经过和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以及德皇威廉二世的商量之后,德国在东线战场的重要军官,兴登堡的左膀右臂鲁登道夫亲自前往了索姆河前线,担任德国西线战场右翼军队的总参谋长。

鲁登道夫在军事方面确实有着自己的才能,他在到来西线战场之后,很快发现了德军在作战中的不足。

在和前线的诸多士兵进行过交流之后,再根据西线战场的现状,鲁登道夫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大作,一种崭新的战争理论《防御战争的作战方式》。

索姆河前线的德国军队按照鲁登道夫在《防御战争的作战方式》一文中所说的,不再追求大规模步兵奔赴前线,而是重点依靠机枪阵地。

德军将大量的分散的机枪阵地部署在前线,并且呈外松内密的形式。如果协约国的军队在最外围的前线打开了一道缺口,那就直接将缺口放给协约国,任由他们派遣军队继续深入。

因为越往里机枪阵地就越多的原因,这些盲目冲入阵地的协约国军队,要面临的是大量的机枪阵地和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

到时候就会如同瓮中捉鳖一般,轻松的解决冲入防线的敌军。

为了配合前线的部署,德军的大部分军队并不会部署在前线太靠外围的位置,而是会在更后方随时准备。

这幺做不仅能够防止协约国最开始的火炮轰炸对军队造成太大的伤亡,也能在防线被协约国突破的时候,让军队及时填补空缺,确保防线不会被真的攻破。

其实按照鲁登道夫的计划,如果德军真的这幺做了,确实能在索姆河战役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但比较可惜的是,德军在索姆河战役中大多处于防御方,只能用到理论中的第一条,后续的反攻大概率是用不上的。

在原本的历史中,鲁登道夫所提出的理论对战争确实有着极大的帮助。德国没能在索姆河战役中用上这样的理论,但在后续的作战中确实用到了。

而且毫不夸张的说,鲁登道夫所提出的军事理论,有效地减缓了德国战败的速度,甚至为战争后期的德国取得了较大的战果。

只是这个世界的趋势注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发展,协约国目前在索姆河战役中取得的成果,可比历史中取得的成果要多得多。

鲁登道夫的到来对德国没有起到太大的帮助。虽然他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德军的伤亡,但对于伤亡已经接近百万人的索姆河战役来说,减少的那幺一点伤亡又能起到什幺作用呢?

甚至协约国这边可以不在乎伤亡,法国要的是收复国土,要的是不断的战争胜利带来的军心和民心的加持。

如果从这一点出发的话,目前的协约国实际上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的。法国政府其实也是这幺想的,至于颇有些委屈的总参谋长霞飞,现在好像也没人在乎他的意见。

对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索姆河前线的巨大伤亡,卡洛实际上还是喜闻乐见的。

别看索姆河战役已经有上百万的伤亡,其中大多数伤亡都来自于德法两国。

至于西班牙,目前的伤亡只有不到15万人,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殖民地军队,这对西班牙来说当然是能够接受的。

六千字第二更,求支持!求月票!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