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10章 笑你妈的笑,老子不要一兵一卒,亲自去砍了图丹的脑袋

朝堂氛围压抑,弥漫着一股恐慌。

皇帝手持军报,脸色铁青,从边防到京城,驿马疾驰也需两日,此刻他所知的,不过是两天前的战况。

图丹用兵如电,行军诡谲,来去如风。

正因如此,皇帝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想知道,边防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一位老臣颤巍巍出列,「陛下,当务之急,是立刻调兵增援边防,满朝文武,唯有秦礼将军曾与图丹周旋,深知其用兵之法,若派他前往,必能将敌军阻于国门之外。」

皇帝心知肚明,满朝文武对图丹多有畏怯,真正能与之抗衡的,确实只有秦礼。

可秦礼正镇守南方,此时调遣,路途遥远,恐怕缓不济急。

又一位大臣出列奏道:「陛下,蒙野国图丹兴兵来犯,或许并非意在灭国,只因先前擂台大比,神武大将军林凡出手重伤其子图里明,若能—.」

他的话尚未说完。

一直沉默的太师骤然色变,大步出列,高声打断,「陛下,老臣以为,眼下最紧要的是即刻调动泊安、贵云、金和三大营兵力,火速驰援边关,无论如何,必须将蒙野蛮族挡在国境之外。」

「同时,应派遣使臣前往前线与图丹会面,探明其真实意图,此举亦可拖延时日,为朝廷调兵遣将争取时机。「

太师岂会不知那大臣未尽之语?

在此危急时刻,必须立刻阻止。

若真提出让林凡去平息图丹怒火,这等蠢策,便是拖出去斩首也不为过。

一旦说出口,陛下必然龙颜震怒,到时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

皇帝颔首,「爱卿认为,此次主帅应由何人担任?」

太师从容应道:「陛下,秦向可担此重任。」

「秦向。」

「臣在。」

「朕封你为平蛮大将军,务必在边关挡住图丹。」皇帝沉声道。

「臣,领旨,必不辱命。」秦向神色凛然。

擂台失利之辱,他早已憋了一腔怒火,如今正是雪耻良机。

单打独斗他或不及图丹,但论行军布阵,他自信绝不逊色。

战争终究不是一人之勇,任你武功再高,面对千军万马,也是徒然。

次日,早朝。

边关战争,朝廷彻底运转起来,早朝自然不可能断掉,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乃至皇帝,也都只能干瞪着眼,等待着边防消息。

又有信使匆匆而来,边防情报如雪花似的,一片接着一片。

「报,边防急报。」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神色凝重,「快说。」

「陛下,边防全线溃败,总兵赵德芳误中图丹诡计,已—已殉国。边防被撕开一道缺口,图丹亲率五万大军南下,兵围蓟州城,另分兵两路,猛攻甘州、宣府,沿线据点——均已沦陷。「」信使急声禀报。

话音落下,金銮殿内一片死寂。

谁也没想到,战局竟会急转直下至此。

皇帝难以置信道:「赵德芳殉国,蓟州城被围,甘州与宣府被攻,这才过去多久,朕的边防重地,莫非是纸糊的不成?「

殿内百官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蓟州乃是北方门户,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图丹用兵,竟然如此狠辣迅疾!?」

「秦向尚在途中,三大营兵力还未集结完毕,战局就已恶化至此—他真能抵挡得住?」

面对皇帝的质问,百官一时噤声。

文官们参劾政敌在行,论及兵事却只能面面相觑,目光中尽是茫然。

国公站出来道:「陛下,此刻非是论罪之时,图丹分兵进击,其势凶险,如蓟州,甘州与宣府被攻破,那将大事不妙,老臣虽年迈,但恳请陛下允许老臣带兵前去阻拦。」

皇帝摆道:「国公年事已,岂能再让你亲身犯险。」

「陛下。」国公还想说什幺,却被皇帝打断。

太师站出来,道:「陛下,如今只能让秦礼秦都督领军出战,方能解决边防之事。「

面对国家大事,太师自然不可能耍心思,让战事失利,否则一旦被蒙野国发现,这貌似还能继续推进,一举攻入到京城,那他现在是高高在上的太师,可一旦京城被攻破,他堂堂太师便是亡国奴。

这玩归玩,斗归斗。

可不能将国家给弄没了。

至少现在是不能的。

皇帝深知此事关系社稷安危,当即决断,「来人,速传朕旨意,命秦礼即刻率军出征,将蒙野大军逐出国土!」

值此危局,皇帝自然想起林凡,但转念便按下此意。

他这位爱卿固然勇武绝伦,但打仗讲究的是统兵之能与兵法谋略,个人武勇难以左右战局。

况且,他亦不愿让爱卿涉险。

朝中不知多少人欲除之而后快,一旦粮草延误,麾下将领阳奉阴违,以致贻误战机,战败之责必会尽数落在林凡头上。

因此,他要保护林凡的安全。

如今已擢升其为神武大将军,神武司指挥使。

待其抵达京城,皇帝便打算亲自督促他修习兵法韬略,统兵之道。

不出五年,必能成为真正撑起国朝的栋梁。

届时,即便自己百年之后,江山亦有擎天之柱。

....

此时。

接连两日的边防急报,让百姓们也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百官下朝后,难免有人在家中谈及战事,消息便不胫而走。

街头巷尾,许多百姓议论纷纷。

「蒙野国大军南下,边防防不住了啊,这不会出大事吧。」

「怕什幺,咱们可是有秦都督的,还有被陛下册封为天下第一的神武大将军。「

「战争不是靠个人啊。」

「他奶奶,蛮夷简直狗胆包天,竟然胆敢攻打我们上国,他们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百姓们对当今朝廷还是很满意的。

天子脚下。

虽然也有权贵欺压百姓的事情,但他们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能吃饱,有的穿,也有地方说理去。

数日后。

文武百官皆垂首不语,有人偷偷擡眼窥视皇帝,只见陛下脸色阴沉得可怕,握着奏报的手微微发颤。

皇帝死死盯着跪在殿中复命的太监,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那句话。

「你——再说一遍?」

太监诚惶诚恐道:「陛下,秦都督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恳请陛下先拨军饷,振士气。」

皇帝呼吸急促,咳嗽着,满脸通红,「如此紧急时刻,他跟朕提条件?每年军饷四百万两,他怎幺还敢提?「

朝中百官漠然。

自然明白,这每年四百万两都不知被吃了多少。

曾经很多年前,军饷也就两百万两就已经足够,但这些年,军饷不断提高,达到了足足四百万两。

前段时间,秦礼还要求提高军饷,直接提到六百万两。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