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端孝明显也有些发愣,随后才从文臣队列中走出。
非军功不封爵,这是几百年来的硬性标准。
前朝有所宽松,有不少文臣得了爵位,但都是停留在‘伯’这一等级。
可以说,伯爵就是为有功的文臣专门准备的,而且必须是对开国有巨大贡献的文臣。
在奉国文臣中,如钱斌这样的从龙之臣,陶潜这样的大儒,都未能得封国公,大概率只是个伯爵。
而霍端孝比起二人只是个小辈,却能得封公爵,这让满朝文武都有些诧异。
却听怀恩缓缓道出旨意:
“经纬之才,王佐之器。
既能运筹定策,决胜千里;亦可披坚执锐,亲冒矢石。
献策定奉天之基,督战成辽阳之捷。
文可安邦,武能定国。
朕每亲征,必以中枢相托,从未有失。
封辅国公!”
辅国公,取辅佐君王之意,强调其定鼎社稷的宰辅之功。
若是细细品来,霍端孝的确当得起这个名号。
他从未错过奉国任何一件大事,每次李彻的重要决策背后都有他的影子,绝对算得上是李彻的谋主。
而李彻对于霍端孝封公爵的解释,并不止于此。
人家霍端孝带兵打过仗!
征讨契丹时,霍端孝是曾经作为一路统帅,加入战斗的。
而在其他战场上,霍端孝虽然出手不多,但偶尔也会亲自上阵杀敌,甚至有过斩将记录。
这样的一位能文能武的谋主级人物,又带过军队有过军功,为何不能封公爵?
于是,在听过霍端孝封爵理由后,一众文武皆是拜服。
霍端孝板板正正地向李彻行礼,转而退到文臣前列。
“黎晟,上前听封。”怀恩又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