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看着他们,脸色稍缓,低声道:「杨卿,此事务必迅捷!若让建奴抢了先,这四千兵,怕也难从万军之中抢回朝鲜国王……」
他略停,声音更低:「若真如此……退而求其次。江华岛乃李朝宗室避难流放之地,寻一血脉近支,拥立嗣位!务必将『朝鲜国王』留在岛上,号令抗虏!」
「臣明白!」杨嗣昌心头一凛,知此乃万不得已之下策。事儿还没到那个份儿上,就先把万不得已的下策说了出来,这万岁爷倒真是个有担当的,替他办起事儿来,就是能放开手脚大胆地干!
崇祯最后看向杨嗣昌,语气郑重:「江华岛事毕,速归!朕身边,也离不得你。」
其实崇祯派杨嗣昌走这一遭,就是为了让他能立个大功,回头好更进一步,升个侍郎,然后就能入阁当杨阁老了。他对眼下的阁老和九卿人选,还是不太满意的。不过提拔心腹也得走个程序,这样才能服众。
杨嗣昌心头一热,深深一躬:「臣……定不负陛下重托!事毕即返!」
崇祯点头,不再言语,目光投向前方的官道。
杨嗣昌和徐启年再次躬身,翻身上马,带着随从亲卫策马出城,汇入了远去的军阵烟尘之中。
崇祯目送着,直至最后旌旗的影子消失。心中默念:快!一定要快!
立在崇祯马侧稍后,穿着一身半旧青布官服、低眉顺眼的杨镐,将皇帝与杨、徐二人对话一字不漏地听入了耳中。他垂着头,心中那叫一个惊涛骇浪。
这小皇帝……心真黑,手真狠,肩膀真能扛事儿!敢把「绑也要绑去」明说了出来,还让臣下去做……这份担当狠辣,比他爷爷万历皇帝可强太多了。
杨镐暗忖着:朝鲜那帮两班大臣,除了会投胎外,就最擅于党争了。亲明还是亲奴,对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个党争的题目。只要明军够硬气够坚决,汉城之中总会有「亲明派」跳出来配合……前提是,后金的铁骑别来得太快!
所以这次汉城「挟李王」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儿——快!
此时崇祯的声音也在杨镐耳边响起了:「杨郎中,你也去吧……记着实心用事,莫误了戴罪立功之机!」
刚得了赞理朝鲜事务兵部郎中官职的杨镐忙领了旨,爬上了一辆骡车,在两个净军的陪同下,追着杨嗣昌、徐启年而去了。
崇祯收回了目光,对侍立另一边的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徐应元道:「徐伴伴,摆驾清华园。襄垣王和灵丘王,该等急了。」
「奴婢遵旨。」徐应元躬身应道。
正午时分,清华园内春意盎然,挹海堂前湖水微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