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剃发易服
崇祯又回到案几边,铺开一张特制的杏黄龙笺纸。提起朱笔,蘸饱了墨。
这不是给内阁的正式诏书,是给他那位就藩福州的叔父福王朱常洵的手诏密谕。
笔尖落在纸上,字迹沉稳:
「叔王览悉。闻红夷东印度公司遣人至闽,欲求贸易。此事关乎海疆长远,朕思之再三,特谕如下……」
他写得很慢,字斟句酌。
「红夷东印度公司,究其根本,乃商贾合伙之社,非其国主所遣。彼所谓总督,类同吾国之皇商掌柜,安能与天朝亲王对等议事?」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锐利。必须把调子定下来,不能自降身份。
「朕闻其国政出于联省共和国大议会,叔父可于接见时,不经意间提及此名,观其神色若何。」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大明不能和东印度公司谈,必须和荷兰,乃至欧洲各国去谈。
接着,他写下了最核心的意图:
「故,与之琐碎商议货品关税,徒费唇舌,且失天朝体统。朕意已决,当遣一正式使团,持国书,越重洋,直抵其国都,与彼大议会所指全权大臣,商订国与国之通商条约。如此,方为根本之计。」
大明欧罗巴贸易公司现在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万事俱备,就等带路党了!而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带路,肯定是最佳的选择。如果打着「贸易公司」的名号,人家肯定不愿意,所以得挂上使团的名儿。
等到了欧洲,还可以一边做买卖,一边和欧洲各国的君主接洽.不过这些话,现在不能和福王说,免得这胖子说漏嘴。
写完,他吹干墨迹,仔细封好,递给一直垂手侍立在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
「六百里加急,直送福州福王府。」
「奴婢遵旨。」王承恩躬身接过,脚步轻而快地退了出去。
十几天后,福建福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