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押送的这些粮草,就是喂给这头狼,让它秋前扑向辽西,好好饱餐一顿。
「秋熟前……快了!」
赵四嘟囔一句,催马扬鞭,只觉得浑身都是劲儿。
大明,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烛火换过一茬,殿内光线依旧明亮。
黄立极和钱谦益再次躬身站在御案前,只是这次,两人手中多了一份墨迹未干的黄册。
「陛下,」黄立极双手将册子呈上,「今科会试,取中贡士三百名。墨卷、朱卷均已封存,名录在此,恭请圣览。」
崇祯接过,没有立刻翻开,目光先扫过下首二人。
黄立极神色平静,眼神深处却有一丝如释重负。钱谦益则微垂着眼,姿态恭谨,但紧抿的嘴角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
崇祯心中了然,缓缓翻开名录。目光从一个个名字上扫过。
果然,在二甲靠前的位置,看到了「吴伟业」三个字。钱谦益这位高足,文章锦绣,纵使在「重实务」的基调下,依然凭着过硬的才学挤进了前列。
崇祯面色无波,继续向下看。
当看到三甲中间靠后位置,赫然出现的「阎应元」、「吴易」,以及同样在二甲中游的「杨廷麟」时,他手指微微一顿。
黄立极适时开口,声音平稳:「陛下,臣等奉旨阅卷,首重策论实务。今科士子中,确有数人,文章质朴,然于漕运、兵备、屯田等事见解深切,非寻常空谈者可比。臣依圣意,特荐之。」
「好。」崇祯合上名录,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元辅和牧斋辛苦了。名单朕看过了,甚合朕意。」
他特别看了钱谦益一眼:「牧斋,今科取士,得此结果,可见天下士子,并非只知吟风弄月。能务实干者,大有人在。」
钱谦益心头一紧,忙躬身道:「陛下圣明!臣……深以为然。」他心中五味杂陈,吴伟业名次虽不低,但皇帝这番话,分明意有所指。
「下去吧。」崇祯将名录轻轻放在案上,「三日后殿试,朕要亲试这些贡士的才具。你们,也好好准备。」
「臣等告退。」
望着二人退出殿门的背影,崇祯的目光重新落回那份名录上。他的手指,轻轻点在「阎应元」和「吴易」的名字上。
殿试。
那才是真正定干坤的时刻。黄立极已在会试中,按他的心意,将真金从沙砾中筛了出来。
接下来,就该他这位皇帝,亲手将明珠,置于它应有的位置了。
状元,必须是阎应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