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状元,必须是阎应元!
紫禁城,文华殿。
崇祯看着站在下首的黄立极和钱谦益,开了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威严。
「今天叫你们来,是为会试取士的事。这事关乎国运。朕要的是能办实事、敢扛事的干才,不是绣花枕头。」
他的目光扫过黄立极。「元辅,科举有法度,糊名誊录,朕不干涉。但法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今科策论,首重实务!」
钱谦益喉结动了一下,没敢接话。
崇祯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大明舆图》前,手指先点过西北旱区,又划向辽东。「流民要吃饭,东虏在磨刀。朝廷现在需要的是能治水、能屯田、能筑城、能算钱谷的人!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却只会空谈道德的,就算是程朱复生,也不能列在前面!」
他猛地转过身。「那些文风质朴,但字字句句都切中漕运、边备、匠作实际问题的卷子——哪怕辞藻平常,也给朕特别推荐上来!」
黄立极吸了口气,躬身道:「老臣明白陛下要的是经世致用之才。」他听懂了皇帝的决心。这次取士,不要华美的文章,要务实的策论。
钱谦益心里暗暗叫苦。他门下的吴伟业文章华美,本是状元的热门人选。若按「实务」优先,只怕前景不妙。
「牧斋,」崇祯看过来,脸上似笑非笑,「你执掌文衡多年,该知道现在是什幺时节。朕要的是能救火的人,不是吟风弄月的闲人。」
崇祯踱回御案边,指节敲了敲案上几份奏疏。「陕西河南易子而食,辽东的战报一天比一天急。你们说,是『子曰诗云』能打退敌人,还是'钱粮兵甲'能养活百姓?」
他没再看两人,只望向窗外渐亮的天色。「去吧。卯时开龙门,别误了时辰。」
黄立极和钱谦益躬身退了出去,脚步匆忙。
崇祯看着他们走远,心中起伏。吴伟业?钱谦益的好学生,未来的「江左三大家」?文章确实风流——可惜甲申之后,先降李自成,再事满清,就算晚年有什幺悔意,也是大节有亏!这种三臣,也配当状元?
他想起另一幅画面:江阴城墙下,阎应元带领残民血战八十一日,城破时无一人投降。「八十日带发效忠,存大明三百里江山」——那才叫忠烈!还有吴易,在太湖一带率领白头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这些微末小吏,比满朝高官硬气何止百倍!
「这一世,朕绝不让明珠再蒙尘。」崇祯低声自语。他不能直接点名,但通过「重实务」的定调,黄立极自然会在落卷里找出真金。
殿外传来三声钟响,卯时到了。贡院街前,龙门大开。
吴伟业提着考篮,随着人流走进贡院。他想起钱谦益的叮嘱,胸有成竹。不远处,几个衣着朴素的士子默默排着队,其中一人眉目沉毅,正是阎应元。
晨光照亮了「为国求贤」的匾额。
几千里外的朝鲜平壤,此时则是另一番天地。
赵四骑在瘦马上,看着眼前这座城。
平壤他来过几次,一次一个样。城墙没变,王宫没变,可城里的气味全变了。
记住我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