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的双臂在空中打开锐利的弧线。
大鼓和钢片琴从四面八方砸落,带出竖琴一连串骇异而鬼魅的分解和弦!
《a小调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
范宁将一切带入了那个最后的阶段。
作为主调为A的套曲终章,开端的小提琴却意外在c小调上奏出了“仰天长问”似的旋律,经数次起伏后,才步履蹒跚地跌落回a小调,随后,带出了终章这个漫长到几乎窒息的引子。
周围锈红色雾气的亮度都在一寸寸下降。
范宁合上双目,手在低沉晦暗的节拍下缓慢起舞。
“你们有在陪同我,肯定有,创作的时光,演出的当下我正在试图回忆起那副画面,与秋千有关的幻境,我暂时一点画面都记不起来了,但记得有些难以忘怀的话”
像,真像。
这个终章引子的对于碎片动机的阐述方式,倒是和校园时光的《第一交响曲》开头颇有几分相似。
但那种寓意晨光与青春年华的“呼吸动机”不会再有了,这里的引子,只有木管断断续续吹出的怪诞琶音,以及弦乐在低音区反复盘绕的“三度切割音群”——从第一乐章“黑暗进行曲”中剥离出的最阴暗的特性。
“‘浓郁的自传性’?或许恰如其分吧,如果一定要选一部用以称为自传的交响曲,纯粹古典形式的器乐交响曲才符合我心中的美学范式。”
引子的第49小节,“黑暗众赞歌”以一种更消极的姿态出现。
规整的齐奏织体和二分音符节奏,原本应给人纯净庄严的听觉,却没有任何动力持续补充进来,完全落入了迟缓的死寂局面,并在尾部成半音阶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