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点点滴滴的纯净光华,从他们和她们的身上飘飞而起。
这和某重时空中曾所见的喜马偕尔邦之拂晓略有类似,但更清冷梦幻,更接近于“星光”——启示性的金黄,深奥的紫,浓重的红与鲜亮的蓝.飘向了范宁腰间的“守夜人之灯”。
“这是.”
范宁思索中抬起的手在空中滞留。
他并没有能在崩坏的历史长河中打捞起什么东西,一切碎得太过深邃、太过难解,甚至于.作为一个“状态还算正常、但实则是不正常”的被世界遗忘之人,到底是否真正走入了长河都无法确定。
他只是在旁观、在思索而已,就这样,来自“蠕虫”的恶意都已如附骨之蛆无处不在了。
但这些“星光”,若不是打捞上来的“格”,会是什么?
又有什么意义和用处?
范宁暂不能理解,也没有人能替他解答其中的神秘学含义。
一种确认、一种触碰。
一种安放的确认、一种和解的触碰。
也许吧,他只能如此描述,并对其中失落和释然感到甘之如饴。
这些光华在“守夜人之灯”死灰色的灯腔处聚集,如被静电吸附的尘埃。
灯盏原本澄金色的表面是早已碎裂的,不复“照明之秘”的圣洁,也无法复原或点燃,但现在,另一些微弱的粒子正在其中闪烁。
“灯火”不再,但有“星光”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