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耶尔广场周边的景象环境又变得不稳定了,浪花在翻腾,气泡在涌动,富有深意的嘲笑和振翅声隐藏在重重枝桠的深处,一坑粘稠的积水、一处分岔的小径、一团扭曲建筑废墟投射而下的阴影.均有可能将漫游的步伐带去错误的、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范宁仍在寻觅和靠近那些“历史回响”的强烈之地,因为破碎的灯盏在汇聚起初步的“星光”后,似乎会时不时泛起一圈微弱的、只有自己能看见特定色彩的涟漪。
这成为了他在混乱河流中照明驱暗的特殊罗盘。
吉他拨奏出几颗清澈、跳跃的音符,带着未经世事的明朗,引出圆号写成的“神性净化”动机,虽是稚嫩创作期的产物,但一切积极的探讨、思辨,和其中欲要形成个人强烈风格的因素,却初具预见性。
已化作废墟的广场之上,逐渐有同学们半透明的虚影浮现出来。
他们抱着谱本、提着乐器盒,脸上洋溢着演出成功的兴奋,彼此冲对方挥动双臂,笑颜如同阳光下碎裂的琉璃。
那是《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在迈耶尔广场上“快闪”结束后的沸腾场景。
从神话故事到乡土风情、从市井传说到青春爱情、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音画在历史留下了它永不磨灭的烙印。
关于少年意气的英雄观,关于花卉、果实、荆棘、晨光、大自然以及青春年华。
金红色的星光从虚影中升腾,带着灼热与崇敬,汇向寂灭的灯盏。
欢声笑语是寂静的,完全无法听闻,唯有关于夜的乐章流动。
范宁静静地穿过这一切寂静的欢呼,走向广场主干道尽头的圣莱尼亚大礼堂。
一步一步登上长满苔藓的台阶。
“同学,前方正在施工,不准通行。”软糯的少女嗓音响起。
范宁对此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