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从1923年开始,勋伯格在创作中更进一步,开始采用‘十二音’技法。”

“‘十二音’音乐是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以前他的灵感只能驾驭小型作品,而大型作品需要更复杂的构思和技术来承载,‘十二音’解决了这个问题说到底,所谓‘无调性’也好,‘十二音’或‘序列主义’也好,其实都是音级集合理论的某种具体组织逻辑!.勋伯格抛弃了调性,但并非意味着选择‘终末’,选择‘混乱’!他从未抛弃统一性!他只是用这种深层的亲缘关系网络,取代了传统的主属关系!!”

范宁的落句铿锵有力,又再度随意从“公文包”中抽出两张雕版印刷纸。

“如果勋伯格是在建立网络,那么韦伯恩就是在雕刻钻石。”他的语气中带着赞叹,“他的《九件乐器协奏曲》篇幅极短,但密度极高,每一个音符都肩负着结构重任,在这里,他主要玩的是五大基本类型中的另一种,‘互补’关系!”

范宁对照乐谱,将表盘中的十二个刻度彼此连接,分为了四个三角形。

“Triangle。”他意味深长地复述一遍“三角形”这个单词。

似乎在隐喻“道途”或是什么东西。

“四个音组,各含三音,又互相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比如「0,1,4」,比如「7,10,11」,它们会作为‘种子’,衍生出更多四音、五音的‘子集’!这些‘子集’遍布各乐器声部,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极度精炼、高度自洽的微型世界!”

教室里的混乱空气逐渐走向了一种有序的凝固。

“我知道,到这里有些‘人’会认为,这套的理论过于‘锋利’,抛弃了过往那些有调性的作品!”

“但是,错,一切依然适用!”

之前范宁那首“就地取材”的《第七交响曲》第三乐章,本来不知何时已暂停,现在又忽然,恢复了声响。

一副充斥着鬼魂与昨日世界的画面,自此又从中段继续铺展开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