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无调性分析!
“Op.11《钢琴曲三首》,勋伯格作于1909-1910年,被誉为他那些无调性灵感的‘出生证明’。”
“直接看第一首开头三个小节。”
范宁凌空挥手,直接将谱例中的音符与线条“抓起”,烙到背后的黑板之上。
“这里,开头三个小节就直接构成了统一全曲的‘音级集合’!当然,如果要用传统表述,你可以说它是‘主题’,如果要用申克分析法,你又可以说它是‘基本结构’,一个意思。”
“看高音旋律,从B音开始,包含一个小三度、一个大三度和一个半音关系的因素。左手的和弦同样是一个B音+一组小二度的因素,然后平移了一次。”
“将旋律的‘音程向量’按最紧凑、最左置的方式排列,提取其识别特征,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很简单的‘基本型’。”
「0,1,3」
范宁粉笔舞动,寥寥数笔。
“我们按照分类法则,将这个音级集合命名为(3-3)集合!”
“毫无疑问,全曲任何一个相应的功能片段,都是这个(3-3)集合的展开和变化,旋律方面,勋伯格将‘音程向量’中的三种因素通过重组、扩大、分裂、重迭等方式展开全曲;节拍方面,主题最初采用弱起的抑扬格形态,后续的所有出现都沿用抑扬格,统一因素从头贯穿到尾;节奏方面亦是相同,四分、八分、复附点八分、三十二分音符等时值与其他因素牢牢绑定”
“逻辑!这就叫逻辑!”
“它就好像一个生命的胚胎,其后乐曲的各个部分都在这一胚胎基础上慢慢发展成胚芽,而后继续壮大孳生,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