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十几年没音信的叔伯长辈,突兀造访,只怕是奔着大哥的荣华富贵来的。

……

……

一夜无话。

翌日黎明,天蒙蒙亮时,京中百官纷纷醒转,梳洗打扮,出门上朝。

午门外。

当朝臣抵达时,彼此泾渭分明,站成几块。

因近些日子,为新政的连续鏖战,都积累了怒意与疲惫。

尤其言官,作为朝堂骂架的主力,不少人嗓子都吵哑了。

只是……不少人察觉,今日李党那一派成员,都格外沉默,没精打采。

揣着疑惑,钟声响起,群臣入殿。

太监将鞭子狠狠抽打在金銮殿光可鉴人的地板上。

女帝端坐龙椅,意味着今日斗法的开始。

然而,许多人预想中的龙争虎斗,并未出现。

今日李党一系的官员萎靡不振,应对起来有气无力,且呈现松口迹象。

皇党见状,高歌猛进,而李党竟毫无战意。

只象征性略作抵抗,便已是溃不成军。

更有部分,干脆在殿中上演了“幡然悔悟”,“大彻大悟”的戏码。

表示自己反复思索,醒悟三策有利于国,应予以实施,乃是德政。

有人带头,一时间李党官员纷纷倒戈。

剩下的官员,虽竭力抵抗,但已成了少数。

皇党一扫沉郁,气势如虹,女帝趁机一锤定音。

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竟以这种方式,尘埃落定。

散朝后,董玄等人犹自不敢相信,联袂留下单独见了女帝,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女帝对各中细节讳莫如深,只说,是有人说服了李彦辅。

是谁?

皇党大佬们心头,同时浮现出昨日小朝会上,赵都安那张微笑的脸庞。

心头恍惚失神。

“又是他……”刑部尚书走神。

“那小子如何做到的?”袁立也百思不得其解。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呵呵,看来我们终归已是老了啊。”董玄捋着胡须,摇头感慨。

沉默寡言,气质与这群文臣格格不入的薛神策站在午门广阔的,曾经噙满了鲜血的广场上。

眯着眼睛,望着绵长的白玉台阶,迈步离开。

他是武人,还是更欣赏战阵之帅才,再退一步,也该是武道天骄。

赵都安身为修行武夫,整日浸淫阴谋诡计,或许的确手段不凡,或可为能臣。

却不可能在武道上有所建树。

武夫之道,唯在纯粹。

既如此,再聪明,手腕再妙,也都不入他的法眼。

“因小失大,舍修行而弄权,殊为不智,无非又一妄人。”

……

散朝后。

关于今日早朝之上,李党倒戈,新政落下帷幕的消息,如旋风,吹卷过京师的大街小巷。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