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没办法,在汽车这一领域,南德各邦的工业实力本来就比北方的普罗森要强。不光巴里亚有一堆汽车公司,隔壁符滕堡的斯图加特,还有奔驰公司和戴姆勒公司。
造枪造炮方面,普罗森的工业体系能碾压南方四邦,但造汽车是真比不过。
如果任由历史自然发展,整个世界大战期间,军事资源的调度和研发的倾斜,都按照北方派系主导,那德玛尼亚人也不可能首先造出坦克了。
因为克虏伯和毛瑟、dwm都不擅长造车,也不愿意国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投入太多资源。
有些时候,在前一个时代做得太好了,往往就会影响到他们自己革自己的命,被路径依赖压制住了颠覆式创新的出现。
普罗森那精密、机械的管理制度,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完成生产任务、优化微调改良现有武器方面,效果都是非常拔群的。
但唯独在颠覆式创新方面,普罗森管理模式有巨大的短板。
这也是为什么鲁路修为了装甲战车的事情筹划了大半年了,北方的普罗森派系始终没有在意,直到现在拿出了震惊世界的实打实战果。
直到如今,皇帝终于被真实战绩打醒悟了。
“那帝国在鲁尔区难道就没有可以造重型车辆的企业么?朕要鲁尔区的工厂也开始生产装甲战车!立刻!马上!不管缺什么条件,立刻给朕排除一切困难!缺什么资源就给什么资源!”
面对皇帝的眼红,法金汉上将只好绞尽脑汁回忆,随后连忙给出一个答案安抚对方:“陛下,卡塞尔的亨舍尔公司也是制造载重车辆的,也有一定的引擎和车架技术积累。
如果您希望某家靠近鲁尔区的工厂也生产装甲战车的话,或许可以考虑让军备部给亨舍尔公司注资扩产……”
“立刻、马上!给朕向亨舍尔公司注资扩产!朕要看到普罗森的兵工厂也造出战车!嗯,也可以让他们想办法优化一下,不一定要照抄。朕相信普罗森的工程师也不比那些南方人笨,鲁尔区的工厂不但要造出战车,还要造得更好。”
至于授权费,皇帝觉得还是明面上尊重一下帝国的法律,还是要象征性给一点的。
“是,陛下,我这就去处理。”法金汉上将恭敬允诺,缓缓退下。
此后数日之内,相关筹备工作就迅速拉开,一两个月之内,卡塞尔的亨舍尔工厂就开始扩建,新造生产线。
说来也是讽刺,卡塞尔这地方,其实原本也是属于黑森公国的,也该是“南德四邦”的一部分。只是当年也巧,在1866年普奥战争时,黑森选择了支持奥国对抗普罗森。
结果在战败后,黑森被条约分割成了两部分,北部的“黑森-卡塞尔”被直接割让并入普罗森,南部的“黑森-达姆施塔特”则继续作为黑森公国存在,并加入德玛尼亚邦联。
换言之,要不是普罗森在50年前的内战中割让了卡塞尔地区,今时今日,普罗森的土地上恐怕是一家拿得出手的汽车制造商都没有,全德100%的大型汽车制造商都会在南德四邦境内。
好在历史没有如果,威廉皇帝手中现在实打实有这么一棵独苗能用,赶紧浇水施肥催熟长大,好帮皇帝多造战车。
……
露沙和德玛尼亚国内皆为装甲车的首次集中突击作战效果震撼的同时。
海峡对岸,还有一个第三方的国家,也被这个消息震到了,那自然就是布列颠尼亚。
相比于迟钝的法兰克,布列颠尼亚人也是在短短两三天内,就注意到了这个事实。
他们之所以如此敏锐,自然是因为布列颠尼亚人自己已经在研发坦克了。
听说敌人的战车大发神威,阿斯奎斯首相立刻招来陆军大臣劳合.乔治与海军大臣沃顿.斯宾塞。
“听说我国也有研发带钢甲的新式战车?目前进度如何了,能比之前的劳斯莱斯装甲车强多少?能不能比敌人的装甲车更强?”
陆军大臣一脸为难,最后还是海军大臣沃顿接过了话茬:
“确实有这个计划,其实是我们海军部在牵头研发的。目前有了经过多次审稿调整的图纸,但还没造出样车。我们本来打算再谨慎一点,多进行几轮纸面论证、避免一些明显的技术缺陷等造好后才暴露出来……”
阿斯奎斯首相听得很是焦躁,直接一挥手制止了沃顿的解释:
“都什么时候了!既然有图纸,那就立刻开始着手造样车!造坏了不就多浪费点钱么?既然装甲战车那么有效,越早问世对帝国帮助越大!”
原本对于坦克项目拨款还抠抠搜搜的布列颠尼亚财政部,在看到敌人战车的效果后,直接被刺激到了。
宁可再多砍个三五艘驱逐舰的预算,也要加快坦克样车的制造进度。不管烂不烂先造出来实际测试了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