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坦克群赶到,车顶上的密集机枪火力很快把成千上万的露沙兵一片片扫倒。
而且坦克可以不受固定阵地的影响,哪儿危急就往哪儿堵。堵到近乎贴脸的距离上,在200米内对着突围敌群猛攻。
露沙人终于被杀得溃不成军,彻底放弃了逃生的企图,潮水般四散退去。
而诸如此类的场景,在12月8日当天,至少发生了好几次,并不是每一处都能及时得到机动部队快速支援的。
加起来至少也跑掉了上万人,但在突围过程中被打死的更加多得多。
被打得严重伤残的露沙伤兵也有上万人,德玛尼亚人也没那幺多医疗资源去救治这些非突围不可的死硬分子,就让他们躺在战场上自生自灭吧。
12月8日一整天的突围战和堵围战,进行得还算顺利。
之前人类战史上也没围堵过那幺大的包围圈,总归有很多新问题是第一次遇到。
鲁路修和冯.博克、隆美尔以及其他一些机动部队的将领,随机应变各展所长,一边摸索一边进步,很快叠代着战术。
同时,鲁路修还从全局出发,建议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公爵、跟奥国人交涉一下,让协助作战的奥第3集团军该加把劲了,从南线加快进攻。
因为从露沙人的突围力度可以看出来,到了这时候,他们才后知后觉地把主力几乎都拉到北边了,南边肯定很空虚。
所以,原本和露军菜鸡互啄相持的奥军,应该转入全面进攻,以便快速压缩敌人的生存空间,缩小包围圈。
只有包围圈变得更小了,围困用的部队才能减少,人力和装备才能被大量腾出来,防线才会越来越厚实。
鲁普雷希特公爵听了之后,也采纳了这个建议。
原本他不希望奥军损失太大,一直没让奥军打大纵深的进攻战役,最多只是沿着控制线往前打二三十公里就收手了。现在形势有变,奥军当然也要跟着调整。
======
当天晚上,在南线的克里沃罗格和索菲伊芙卡一线,本次战役前才刚刚就任奥第3集团军司令的赫尔曼.库斯马内克.冯.布格诺伊施塔特中将,在收到友军鲁普雷希特元帅的命令、以及鲁路修参谋长的私人建议后,很快对部队下达了准备明日全线总攻的命令。
没错,这位赫尔曼.库斯马内克中将,就是半年多前曾死守普热梅希尔要塞直至弹尽粮绝才奉命投降、随后又被鲁路修从利沃夫战俘营里救出来的那位将军。
当时和他一起被救出来的,还有4万多德玛尼亚族奥国战俘,和4万多波西米亚战俘。
后来这些被解救的士兵都成了鲁路修和卡尔中将的下属,组建了一个德第6集团军的编外独立军。当时库斯马内克中将还一度担任了那个独立军的军长,后来才换的卡尔.柳德波特。
再后来,其中一部分德玛尼亚本族精锐骨干,还被鲁路修拿去组建了「大德玛尼亚」装甲教导师。
不过随着鲁路修掌握那支部队的时间越来越久、鲁路修自己也升到了准将,他也更有底气直接贯彻指挥,不再需要该部队原本的老领导帮衬了。
但鲁路修向来与人为善,他就通过鲁普雷希特元帅,向奥国总参谋部建议,在此次战役前,让库斯马内克回去奥军序列,担任奥第3集团军司令,也算是给库斯马内克升官了。
他当初能死守普热梅希尔要塞半年多,死战不屈,也算是奥军将领里一员坚毅果敢的名将,管一个主力集团军完全管得好。
而由于奥军的军事实力实在不堪大用,战场上几乎完全仰仗德玛尼亚军,鲁普雷希特元帅的威望又越来越高,便是奥皇都不敢否决他的建议,最终奥国总参谋部顺水推舟从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