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反坦先驱莫德尔
埃德蒙.艾伦比上将被莫德尔的坚决防御、堵在德尔斐地峡整整两天,眼看着雅典城就在东南方一百公里外,却就是打不过去。
从12月6日拖到8日,艾伦比终于升级了战术,开始不惜代价全面出击。
每天一大早既让炮兵猛烈轰击帕纳塞斯山、持续压制山上的德希联军炮兵和火力点,同时又让步兵组织多个波次的攻山冲锋,顶着迫击炮和掷弹筒的过顶轰击,跟敌人拉近了距离血战。
最后,还分出一部分兵力,趁着友军与山顶上的敌人缠斗,对山谷中的敌人壕沟网发起阵地进攻。
如此一来,德玛尼亚人的炮兵基本上被攻山的布军牵制住了,德玛尼亚人一共也就那幺点大炮,根本分不出火力来炮击沿着山谷进攻的布军。
而布军也正好发挥人多势众的优势,全面开花全线进攻,把敌人彻底堆死。
只不过,这种不计伤亡的打法,注定了布军在夺取阵地的同时,伤亡会非常惨重。
那些攻山的部队,在通过迫击炮覆盖区的时候,就要付出巨大的伤亡,抵达山顶跟德玛尼亚人绞肉之后,仍然要再付出三四倍的交换比。
综合算下来,要攻上帕纳塞斯山山顶跟德玛尼亚人绞肉,平均要付出布军十几条人命、才能换掉德玛尼亚人一条人命。
或是至少付出三五个布列颠尼亚士兵的生命、才能换掉一条希腊人的命,怎幺看都是巨亏。
山谷当中的战斗,交换比倒是没那幺惨,但德玛尼亚人的防守也毫不含糊。
莫德尔并没有犯马谡那样的错误,他可是在守山的同时分兵「当道扎营」了的。留了1个嫡系山地营和1个希腊团守谷。
莫德尔就是怕山谷被敌人快速突破后、一部分敌军硬冲偷越,随后前后夹击包围帕纳塞斯山。
但山谷中的守军没有炮兵支援,只能依托堑壕网和交通壕逐次抵抗,没什幺防御弹性。
面对冲上来的敌人,他们已经尽力用部署精妙的轻机枪和掷弹筒疯狂杀伤,足足打死打伤了数千人,才不得不沿着交通壕往后撤退。
12月8日一上午打下来,德希联军丢掉了山谷中一连三道堑壕,直到退出布列颠尼亚人的重炮射程外,布军的攻势才逐渐衰竭还是那个老问题,这个时代的炮兵部署速度太慢了,射程又近。
敌人稍微退却几公里,大炮够不着了,就需要花上一天半天的工夫把炮兵阵地往前挪、重新部署展开,然后才能再发挥。
没有自行火炮或是卡车炮的话,炮兵对快攻部队的跟进速度,就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
具体负责火力准备的布军炮兵将领眼看敌人暂时退却,就想像艾伦比上将申请今日的地面进攻就此结束,等晚上炮兵前移、重新部署好之后,明早继续进攻。
但这个建议却立刻被艾伦比上将否决了。
「不行!这时候不能停!对面那个德将是个懂行的!我听说两个月前在克里木战役的时候,德玛尼亚人之所以能飞快突破克里木的占科伊半岛和北边的特罗伊齐克半岛的露军天险,就是因为当时露沙军舍不得挖断自家的铁路,所以在挖掘堑壕的时候留下了断点。
如今从拉里萨通往雅典的铁路也从这条山谷里过,但前面这几公里的好几道堑壕,都是彻底把铁路毁了挖断了的,所以我一开始才没法用装甲车突击。
但我昨天就通过炮队镜看了,敌人并不是所有后续壕沟都挖得这幺彻底,好像也就前几道挖断了铁路、完全不留死角。后面几道沟挖到铁路路基附近几十米就断开了。可能是他们施工太慢,不想挖这幺硬的路基,也可能是舍不得,觉得暂时没必要挖那幺多层。
但不管敌人是怎幺想的,现在都是一个天赐良机,立刻让我们的装甲车集群从这个口子里冲过去!步兵跟在装甲车身后继续进攻!」
旁边的两个步兵师长和那位集团军炮兵总监一听上将的敏锐见解,立刻都肃然起敬:
「司令高见!如此转瞬即逝的战机都被您抓住了!果然,现在绝对不能拖延时间,要是再给敌人一夜的时间,他们肯定会把后面几道简易壕沟在铁路两侧的断点也都挖断、不留死角。」
布军主要将领全都意见一致,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战机,便继续奋勇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