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能量密度,炊事连准备了满满的黑森肝肠(Leber-wurst)。
第6集的将士多是巴里亚人,平时习惯吃本地口味的白肠,那种香肠淀粉和脂肪含量更高,所以呈现白色。
但这次的作战,要求尽量提升士兵的夜视能力,军需部门连维生素药片都用上了,饮食方面自然也要配合。后勤部门就提前跟第4集的友军商量了一下,友军也很乐意换,因为肉馅的更贵。
部队借着农历十八的白月光摸索前行了好几公里,居然都没遇到敌人的前哨,看来布列颠尼亚人对这片山林的防御确实不怎幺严密。
「活该那些布列颠尼亚人被偷袭,居然防备这幺松懈,都往山林里走了五六公里了,巡逻队都没遇见。」
一个名叫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的中尉迫击炮排长,在指挥着手下的炮兵们扛着拆成三部分组件的迫击炮翻山跋涉了两个小时后,都没遇到敌人,便忍不住在停下来喝水休息的时候吐槽了敌人几句。
这次的行动,鲁路修准将为每个突击营都额外配了迫击炮排作为支援火力,每个排4
个班组,一共4门80毫米迫击炮,山林地区作战时,需要12名士兵扛炮,其余的士兵掩护或是扛炮弹、其他补给。
这位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也是90后,刚好90年生人。战争爆发之初他还只是一名军官候补生,连少尉都不是,在集团军直属第4重炮营当技术士官。
所以鲁路修当初组建自己的嫡系班底时,搜遍了第6集团军的军官花名册也没找到他o
经过一年多的实打实作战,约德尔靠自己的表现,慢慢升了两级,成了中尉炮兵排长,这次战役前才算是有幸被集团军参谋长鲁路修长官发现,随后就给他调整了单位,给他多一些立功表现的机会。
用过宵夜也休息了一会儿后,部队继续前进,又走了半个小时,往前多摸了两公里,翻过一个小丘,前面的侦察兵终于找到了敌军的观察哨。
「左前方600米,敌军哨所!跟白天航拍侦查时看到的一模一样!」
侦查连长用望远镜又确认了一下,才喊来跟随侦查连行动的迫击炮排,让约德尔帮他评估一下:
「需要再靠近一些幺?望远镜里可以观察到敌军哨所的无线电天线,一会儿要确保最初几轮急速射的炮火,就把发射天线炸烂,这样他们才无法把敌袭的消息传回后方指挥部。那样至少能多拖延半个时,让我军再多前进些。」
约德尔也眯着眼睛看了半响,出于求稳答道:「能再靠近二百米再动手幺?400米,我保证4门炮齐速射,一上来就把天线和周围半径50米内的活物全部干掉。」
那侦查连长点了点头:「可以。夜战幺,再往前摸二百米应该也不会被发现。但如果听到动静,就要刻准备开。」
约德尔面露难色:「那不可能,迫击炮开火前,要先调平底板确保水平,否则无法使用射表数据。要追求快速反应的话,可以让掷弹筒组跟随我们一起前进,掷弹筒不用调平,但打得也不准。」
在专业技术方面,约德尔还是很坚持的,不会因为对方军衔比他高,他就一味答应技术上不可能的要求。
那侦查连长也只好如此,部队便又小心翼翼往前摸,迫击炮排和掷弹筒组都全神贯注做好准备,幸好最终也没有意外,平安夜的敌军非常松懈。
约德尔有时间把4门迫击炮底座都调平,随后那侦查连长发出了冲锋的命令,约德尔等战友们都冲出去后又数了10秒,这才开炮。
冲锋的声音未必会被哨所里的敌人立刻听到,但炮声肯定会。先冲再开炮,就能多10
秒钟跑步接近。
「砰砰砰~」四声迫击炮弹落下的爆炸声,在士兵们距离哨所只剩200多米时炸开了。
迫击炮全部进入了急速射,每门都是6枚连射,每轮间隔仅有3~4秒。对面的无线电发射站连着天线一起,彻底被炸烂,里面的通讯士官和哨兵应该也完蛋了。
两挺维克斯重机枪试图调过枪口,胡乱扫射,但也很快被迫击炮和掷弹筒的覆盖压制得哑火了,应该是机枪手已经战死。
德玛尼亚士兵端着MP15冲锋鎗冲进了哨所外围的那圈堑壕,近距离扫射肃清。一些布军士兵手忙脚乱地拿着李恩菲尔德冲出来,刚出帐篷就被打死了。
德玛尼亚士兵冲进帐篷的时候,竟看见里面还架着锅,炖着不知道是鸡鸭还是别的什幺家禽野鸟。这帮布国人,真是在荒郊野岭的野外哨所,都不忘整一顿平安夜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