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刹那间,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极其微妙,仿佛空气都凝滞成了胶水。

张玉芹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她像只灵巧的燕子,几步就蹿到了阳光明面前,脸上堆满了毫不掩饰的、热情洋溢的笑容,声音又高又亮,瞬间打破了那点尴尬的沉默:

“哦哟!阿拉的大秘书回来啦!恭喜恭喜啊小阳!

侬看看,阿拉刚刚还在讲呢!侬真是好样的!给阿拉秘书组争了大光了!以后在赵厂长身边,前途无量啊!

啧啧啧,三十块一个月!要记得发达了多关照关照阿拉这些老同事哦!”

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着,还亲昵地、带着点大姐式的力道拍了拍阳光明的胳膊,仿佛要沾点喜气。

周炳生也放下了报纸,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像张玉芹那样热络地凑上前,只是隔着几步的距离,看着阳光明,脸上带着一种长辈特有的、温和而欣慰的笑容。

那笑容发自肺腑,眼角堆起细密的皱纹,像盛开的菊,带着沉甸甸的期许和无声的祝福。

他朝着阳光明,郑重地点了点头,没有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那眼神仿佛穿越了时光,在说:“小子,路给你铺了一段,后面看你自己了。别让我失望。”

李卫东也站了起来。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僵硬地挂着,动作显得有些迟缓笨拙,像关节生了锈的木偶。

他一步一步挪到阳光明面前,伸出右手,那手略显苍白,指节因为刚才的用力而残留着红痕。

他的声音努力维持着平稳,却像绷紧的弦:“阳……阳秘书,恭喜高升。”

他避开了阳光明的目光,视线落在对方的第二颗纽扣上,那只伸出的手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

阳光明将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了然。

他脸上带着谦和得体的笑容,既不张扬也不过分谦逊。

先是对热情的张玉芹点点头:“张姐,侬消息永远是最灵通的。谢谢侬吉言。

阿拉永远是秘书组出来的,根在这里。

以后工作上遇到难题,还要多向张姐请教呢。”

他的语气真诚,给足了面子。

然后他转向周炳生,神情变得更加恭敬,带着发自内心的感激,微微欠身:

“周师傅,谢谢侬一直以来的教导和关照。没有侬当初手把手的指点,没有侬借给我的那些‘宝书’,阿拉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这句话,他发自肺腑,目光坦荡地迎向周炳生镜片后温和的眼睛。

最后,他看向李卫东伸过来的、微微颤抖的手。

阳光明没有任何犹豫,脸上保持着平和,坦然地伸出自己的右手,稳稳地握住了李卫东冰冷而有些汗湿的手掌。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对方手掌肌肉一瞬间的僵硬和试图退缩的微小力道。

“李哥,谢谢。”阳光明的语气平和真诚,听不出任何异样,“以后工作上可能还会有需要麻烦李哥帮忙查数据、对表格的地方。阿拉以后的工作,离不开大家支持。”

“应该的,应该的。”

李卫东飞快地抽回手,仿佛被烫到一般,连声说着,眼神闪烁地瞥向旁边桌上的墨水瓶,“互相帮助,互相帮助。你……你忙。”

他的声音干涩,带着急于结束对话的仓促。

阳光明没有再多说什么,也没有在意李卫东的窘迫。

他走到自己靠墙的那个位置坐下。

那张陪伴了他入职以来二十多个日夜的旧木桌,桌角被磨得光滑圆润,边缘的红漆早已斑驳脱落,露出木头的本色。

他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属于自己的物品,动作从容不迫。

一个洗得发白、边角磨损露出帆布底子的军用挎包;几本记得密密麻麻、边角卷起、封面写着不同日期的工作笔记;一支笔帽磨损、吸饱了蓝黑墨水的英雄牌钢笔;还有几份已经处理完、需要归档的文件。

东西不多,都是工作和学习的痕迹,很快就整理好了。

他拉开桌子最下方的抽屉,里面静静地躺着周炳生私下给他的那本用旧报纸仔细包着的、沉甸甸的笔记本。

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解开报纸,露出那深蓝色硬壳的封面。他翻开扉页,上面是周炳生遒劲有力的赠言。

他凝视片刻,郑重地将笔记本放进挎包的最里层。这不是普通的笔记本,这是他的“锦囊”,是通往未来的重要依仗和指路明灯。

收拾停当,阳光明站起身,环顾了一下这间熟悉的大办公室。

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在水泥地上拉出长长的光影,远处车间的机器轰鸣声似乎又恢复了节奏,隐隐传来。

这里记录了他最初的奋斗和成长,哪怕时间不长,却也足以在他的人生中留下重要烙印。

“周师傅,张姐,李哥。”

阳光明的声音清晰平和,带着即将离开的告别意味,“韩主任交代,今天要把手头的工作交接清楚。

我这里有几份车间刚报上来的原始数据表。”

他拿起一迭表格,“已经初步核对过,需要誊写到季度汇总表上,这部分麻烦李哥了。”他将表格递给李卫东。

李卫东默默接过,低低“嗯”了一声,目光落在表格上,没再抬头。

“还有一份关于下周全厂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初步安排草案。”阳光明又拿起另一份文件,“韩主任说让张姐您先看看,结合您了解的工会那边的情况,提提意见,看看流程上有没有疏漏。”

“好嘞!交给我好了!”张玉芹爽快地应道,接过文件,脸上笑容不减,“侬放心去准备明天搬家吧!这点小事体,阿拉保证弄得清清爽爽!”

“另外。”阳光明转向周炳生,拿起一个硬壳笔记本,“这是韩主任要的关于上半年厂里宣传稿件采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草稿,我刚搭了个框架,数据还没填全,后面可能需要周师傅您把关,看看思路对不对。”

周炳生接过笔记本,翻开看了看里面工整的字迹和清晰的条目,点点头,语气里带着托付后的轻松和信任:

“放心,框架蛮清爽。数据阿拉会核实填进去。侬安心去新岗位,这里阿拉会弄清爽的。”

阳光明的效率很高,赶在下班铃声尖锐地响起之前,把所有需要交接的工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文件物品各归其主。

铃声在空旷的楼道里回荡,宣告着一天工作的结束。

“周师傅,张姐,李哥,我先走了。”

阳光明背起那个洗得发白的军用挎包,向三位同事一一道别。

他的目光扫过周炳生欣慰的脸,张玉芹热情的笑,最后在李卫东依旧低垂的头顶停留了一瞬。

“小阳,明天搬东西要帮忙伐?”张玉芹热心肠地问。

“谢谢张姐,东西不多,我自己能行。”阳光明微笑着婉拒。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承载了他最初奋斗痕迹的角落,那张旧木桌,那把吱呀作响的椅子,然后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出了秘书组办公室的大门。

走廊里,下班的人流开始涌动,脚步声、谈笑声、互相招呼声汇成一片。

阳光明顺着人流,走向楼梯口。

夕阳的金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长长的走廊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一步一步走下楼梯,脚步声在空旷的楼梯间回响。

挎包里那本硬壳笔记本的棱角,隔着薄薄的帆布,硌在他的腰间,带来一种奇异的、沉甸甸的踏实感。

明天,将是全新的开始。

在那个楼上,离权力核心更近的地方,等待他的,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如履薄冰的挑战。

韩鸣谦的“三要”紧箍咒,赵国栋的嘱托,如同无形的戒尺悬在头顶。

但他心中更多的是坚定,是那股被压抑了许久、终于得以释放的干劲。

他握紧了挎包的带子,扭头望向楼梯上方——那里是通往未来的阶梯。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