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小子!干得漂亮!一上来就是国家级大报,头炮打得响!政审?”
他大手一挥,斩钉截铁,“这算什么问题!你的情况我还不清楚?根正苗红,表现优秀!”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快速踱了两步,眼神锐利地思考着。
忽然,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阳光明:“光明,我记得你成为我秘书后,第一时间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对吧?”
“是的,厂长。一个多月前交的,韩主任经手转交的。”阳光明立刻回答。
“好!”赵国栋眼中精光一闪,仿佛看到了一个绝佳的契机,“积极分子资格确认了吧?”
“韩主任上周通知我,厂党委组织科已经批复,确认了我的入党积极分子资格。”阳光明如实回答。
赵国栋猛地一击掌:“这就对了!锦上添!火线入党!
一个正在积极向组织靠拢、思想觉悟高的年轻干部,以组织成员的身份在《工人日报》上发表歌颂工人阶级的文章,这政治高度、这思想分量,完全不一样!
对文章过审是加分项,对厂里,对我们红星厂的集体形象,更会增光添彩!”
他立刻抓起桌上的黑色电话机,手指有力而快速地拨通了厂党委组织科的电话:
“喂,我赵国栋!组织科老陈在吗?……老陈,你立刻到我办公室来一趟!马上!有重要事情!”
语气是不容置疑的命令。
放下电话,赵国栋看着阳光明,语气带着一种决心和强大的自信:
“光明,这两天你什么都别管了!全力配合组织科!入党程序该走的步骤一步不能少,但效率要提到最高!我亲自去跟田书记沟通!
两天之内,我要看到你预备党员的身份批下来!
《工人日报》的政审证明,必须以预备党员的身份出具!明白吗?”
“明白!厂长!”阳光明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眼神无比坚定。
赵国栋这是要动用他所有的能量和人脉,为他扫清这最后一道障碍,同时将这次发表文章的政治效应最大化!
接下来的两天,如同经历了一场无声的战役。
在赵国栋的亲自坐镇和全力推动下,厂党委组织科以近乎“特事特办”的速度运转起来。
阳光明的入党申请书被重新翻出,思想汇报被迅速审阅,组织谈话紧锣密鼓地进行。
支部大会以最快的速度,召开并通过决议。
田书记那边,赵国栋亲自去了一趟,不知说了些什么,回来时神色笃定。
最终,在《工人日报》编辑部要求的最后时限前,一份盖着红星国厂党委鲜红大印、确认阳光明同志为预备党员(预备期一年)的正式书面证明,连同他现实表现优秀的鉴定材料,首先电话确认后,通过加急寄送,飞向了首都。
政审确认电话顺利通过后仅仅两天,一个普通的清晨,如同往常一样,厂区高音喇叭在播放完激昂的《东方红》之后,播音员的声音突然变得格外清晰、洪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全厂职工同志们!下面播送一篇重要文章!这篇文章刊登在今天出版的《工人日报》第二版!
作者是我厂赵国栋副厂长的秘书,阳光明同志!
文章题目是——《纺锤下的红色匠心——记红星国厂技术革新中的普通工人群像》!”
刹那间,整个红星国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车间里机器的轰鸣似乎都低了一个分贝,食堂里碗筷碰撞的声音静止了,走在林荫道上的工人们纷纷停下了脚步,仰头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播音员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厂区的每一个角落:
“……在红星国厂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浪潮中,闪耀的不是个别的明星,而是无数普通工人用智慧和汗水凝聚的集体光芒!
在细纱机飞旋的纺锤下,在筒摇工序的轰鸣中,在锅炉房蒸腾的热浪里,处处跳动着‘红色匠心’的脉搏……”
文章被全文播送。
播音员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讲述着攻坚克难的艰辛;时而饱含深情,描绘着工人师傅们朴实无华却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时而激昂振奋,展现着革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效益。
“……清车间的保全工王师傅,摸索出的‘皮辊保养三步法’,将细纱断头率硬生生降低了三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细心观察和反复试验,是‘为国家节约一寸纱’的朴素信念在支撑!……”
细纱车间里,被点到名字的王师傅,正弯腰检查着机器。
他听到广播里自己的名字和事迹,黝黑的脸膛瞬间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地直起身,周围的工友立刻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目光,有人用力拍着他的肩膀。
“……筒摇工序自动落纱装置的攻关,一度陷入‘土法上马’的困境,图纸被戏称为‘纸上谈兵’。
关键时刻,是厂领导果断决策,由技术员、老工人、车间干部组成‘三结合’小组!
老技师李工带着几个年轻骨干,在车间里连续奋战三天三夜,饿了啃口冷馒头,困了就在机器旁打个盹,硬是凭着那股子‘蚂蚁啃骨头’的韧劲,解决了卡壳的关键难题!
如今,落纱效率提升百分之二十五,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二车间的筒摇工段,正在操作新设备的几个青工,听着广播里讲述自己亲身参与的经历,腰杆挺得更直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正在巡查的车间主任陈国强,嘴角也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最令人动容的,是锅炉房年近六十的张师傅!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回水余热利用’小阀门改造,灵感来自于他几十年烧锅炉积累的经验和一次偶然的观察!
就是这个小阀门,利用回水余热预热冷水,一年竟为厂里节省了三百一十二吨煤炭!
为国家节省资金一万一千余元!
张师傅常说:‘锅炉烧得好不好,心里那本账要清!浪费一滴水、一块煤,都是对国家的犯罪!’
这朴实的话语,正是千千万万普通工人主人翁精神和高尚觉悟的最真实写照!……”
锅炉房门口,老张正拿着大铁锹,听到广播里提到自己,尤其是那句“浪费一滴水、一块煤,都是对国家的犯罪”,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煤堆,粗糙的手背悄悄抹了下眼角。
旁边几个年轻的司炉工,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敬重。
文章播送完毕,播音员充满激情地总结:
“……阳光明同志的文章,生动地展现了我们红星国厂广大普通工人在技术革新中焕发出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量!
他们,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红色匠心’的真正铸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