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让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致敬!向锐意进取、勇于革新的红星精神致敬!”

广播结束了,但整个红星国厂却如同被点燃的油锅,瞬间沸腾了!

“听见没?王麻子!你上报了!《工人日报》!全国都能看到!”细纱车间里一片喧哗。

“老张头!行啊!不声不响干大事!一年省下一万多块!了不得!”

“那个阳光明,就是新来的赵厂长秘书?文章写得太好了!把咱们干活的事,说得真透亮!”

“啧啧,国家级大报啊!咱们红星厂这回可露大脸了!”

“肉票二斤!布票二十尺!还有分房加分!我的老天爷!这奖励……”

“人家是秘书,有本事!你要能在《工人日报》上登一篇,你也行!”

“三篇就能分房?乖乖……”

工人们喜笑颜开,议论纷纷,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在人群中弥漫。

文章里写的是他们身边的人,是他们熟悉的事,是他们共同参与的技术革新!

这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能激发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阳光明的名字,连同赵国栋副厂长,文章虽未点名,但谁都知道技术革新是他主导,两人瞬间成了全厂热议的焦点。

与有荣焉的情绪,在每个红星厂工人的心头激荡。

赵国栋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听着楼下隐约传来的喧闹声,看着工人们兴奋议论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深沉的满意的笑容。

这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阳光明这篇文章,不仅完美达成了宣传任务,更如同一块分量十足的金砖,稳稳地垫在了他向上攀登的阶梯上。

他锐利的目光投向厂党委办公楼的方向,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几天后,红星国厂党委会议室。

气氛庄严肃穆。

墙上挂着领袖像和鲜红的党旗。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厂党委全体委员。

田书记坐在主位,神情沉稳,看不出太多情绪。

列席参加的赵国栋坐在靠后的位置,腰背挺直,面色平静,但眼神深处蕴藏着力量。

会议进行到人事议题。

田书记扶了扶眼镜,环视了一圈在座的委员,声音不高,却带着书记的权威:

“同志们,根据上级关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精神,结合我厂当前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

特别是考虑到赵国栋同志在主持全厂生产技术工作,尤其是近期推动技术革新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在把握政治方向、落实上级精神方面的表现。

我提议,增补赵国栋同志为厂党委委员。请大家审议。”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增补党委委员,这不仅仅是职务的变动,更是政治地位和话语权的显著提升。

赵国栋此前只是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是厂务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而党委会,则是企业的领导核心,把握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人事和战略问题。进入党委会,意味着正式进入了工厂的最高决策层。

委员们的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赵国栋。

这位年轻的副厂长,作风硬朗,能力突出,尤其是这次技术革新和紧随其后的《工人日报》宣传,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和“紧跟形势”的政治正确光环。

田书记亲自提名,分量不言而喻。

短暂的沉默后,霍委员率先开口:“我同意田书记的提议。国栋同志年富力强,工作有魄力,有思路,特别是在抓生产促革新方面,成绩有目共睹。

增补进党委,有利于加强班子力量,更好地推动全厂工作。”

紧接着,以作风强硬著称的委员老孙也点头:“赵国栋同志原则性强,敢抓敢管,技术革新也抓出了实效,我同意。”

有田书记的定调和这两位重量级委员的支持,其他委员也纷纷表态同意。

会议流程走得异常顺利。

最终,全体党委委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增补赵国栋为红星国厂党委委员的决议。

尘埃落定。

赵国栋站起身,向田书记和在座委员微微欠身致意,脸上是沉稳的、恰到好处的谦逊:

“感谢组织的信任,感谢田书记和各位委员的支持。

我一定加强学习,认真履职,在党委的集体领导下,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他的目光与田书记平静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彼此心照不宣。

这一步,虽然只是“小小的半步”,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从此刻起,他正式踏入了红星国厂权力的核心圈层。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全厂。

赵国栋副厂长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作为他的专职秘书,亲手点燃了这次声望“火箭”第一级助推器的阳光明,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自然也水涨船高。

赵国栋对阳光明的态度,发生了微妙而显著的变化。

那份倚重更加明显,信任也更加深厚。

交代工作时,眼神中多了一份“自己人”的托付。

一些涉及面更广、更核心的信息,也开始有意识地让阳光明参与和掌握。

阳光明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这位愈发位高权重的领导之间,那道无形的桥梁,变得更加坚固和宽阔了。

他抓住的这个机会,不仅为自己赢得了通往独立居所的阶梯,也为赵国栋在红星国厂这艘大船上,赢得了一个更有分量的位置。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