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种主动性和对分寸感的把握,在他看来,是很难得的品质。

“想法不错。”赵国栋终于给出了明确的肯定答复,虽然语气依旧平淡,“写,可以。但是……”

他稍稍坐直身体,加重了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写完之后,发表之前,必须拿给我看。在这种关键时刻,可以不做,但不能出错,我需要把关。”

这是同意,也是必要的控制和风险防范。

他需要确保文章基调正确,措辞稳妥,不会在敏感时期授人以柄或产生任何不必要的误解。

“那是当然。”阳光明心中一定,立刻应道,“我写完初稿后,第一时间请您审阅修改。”

“嗯。”赵国栋点点头,重新拿起桌上的钢笔,目光落回文件上,“抓紧时间。这种事,赶早不赶晚。”他提醒道,时机很重要。

“明白。”阳光明简练地回答,知道谈话结束,便轻轻退出了办公室。

得到了赵国栋的首肯,阳光明立刻行动起来。

时间紧迫,他利用一切工作间隙和休息时间构思动笔。

他对厂里的技术革新项目本就十分熟悉,相关的数据、效果对比资料,都是现成的,整理起来很快。

关键在于,如何将相对枯燥的技术性内容,与当时必须强调的思想政治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写得既扎实有物不浮夸,又不显得生硬突兀;

既要体现出技术带来的进步,又要突出政治挂帅的引领作用;既有实际工作的高度,又有思想层面的升华。

他伏在办公桌上疾书,稿纸一页页翻过。

汗水从额角滑落,有时滴在纸上,他小心地用吸墨纸吸干。

他只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初稿。又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反复修改润色,调整措辞,确保每一个表述都尽可能严谨妥帖。

最终,一篇题为《技术革新促生产,思想引领谱新篇——红星国厂技术改造工作纪实》的文章成型了。

文章用扎实的数据和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厂里近期几项主要技改项目的背景、过程和成效。

并将这些成绩归结于厂党委特别是分管领导赵国栋同志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技术革新当先锋”思想的正确引领。

强调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如何转化为对经济工作的强大促进作用,体现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和智慧。

他将稿子工整地誊写清楚,检查无误后,送到了赵国栋的办公桌上。

赵国栋看得很仔细,用了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逐字逐句审阅,期间用红笔在上面修改了几处措辞,让语气更稳妥,政治表述更精准、更符合当前的文件精神,淡化了一些可能显得过于突出个人的痕迹。

“可以了。”看完后,他放下稿子,对站立一旁的阳光明说,“就按这个修改后的发吧。”

阳光明松了口气,接过稿子:“好的,厂长。”

他立刻抽空去了附近的邮局,将稿件仔细封好,寄往《沪海日报》编辑部。

因为有过上次的合作经历,这次的投稿流程似乎顺利得多。编辑打来一次电话核实了两个数据,没有提出大的修改意见。

仅仅过了两天,文章就在《沪海日报》第二版的经济建设栏目里见报了。

位置没有上次批评与表扬版块那么显眼,但也占了不小的篇幅,排版位置也算很靠前。

阳光明拿到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时,仔细看了一遍见报稿,和赵国栋审定后的版本一致,心里稍稍踏实了一些。

他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就像投入湖中的一粒小石子,涟漪能扩散多远,能否被该看到的人看到,都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上面的决策,等待命运的宣判。

而等待的过程,在这种不确定中,显得格外焦灼。

厂里的气氛依旧微妙。

各种小道消息还在传来传去,但关于厂长人选的具体猜测,反而渐渐安静下来,一种异样的沉默笼罩下来。

这种安静,往往意味着博弈进入了最关键、最紧张的阶段,各方都在观望、角力或等待最后的指示。

阳光明照常工作,处理文件,安排会议,陪同赵国栋下车间调研生产进度和新的技改项目落实情况。

赵国栋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依旧沉稳,严肃,话不多,甚至比平时更沉默了些,让人看不透心思。

但阳光明能隐约感觉到,在那似乎平静如常的表面下,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一种引而不发的状态。

一个星期,在这种焦灼的等待和表面的平静中,显得格外漫长。每一天都好像被拉长了。

终于,又一份来自上级单位的红头文件,由专人送达厂党委办公室。文件袋上印着严肃的单位名称,密封着。

文件的内容没有立刻公开,但很快就在厂党委极小范围内传开,然后像长了翅膀一样,以更快的速度、更详细的版本扩散到全厂的科室和车间,引发了新一轮的更加热烈的议论。

新一任厂长的最终落定,很快正式公布。

经上级党委研究决定,免去赵国栋同志红星国厂副厂长职务,任命其为红星国厂厂长。

尘埃落定。没有空降。内部提拔。赵国栋,成功了!

消息传到厂务办时,阳光明正在档案柜前整理一批需要归档的旧文件,手上沾了些灰尘。来告诉他消息的是厂办另一个年轻办事员,语气里带着羡慕和讨好。

阳光明的手停了一下,一股热流猝不及防地从心底涌起。

成了,真的成了!

他心里重复着这两个字,脸上却尽力维持着平静。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激动和翻腾的情绪,对来人点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继续手里的整理工作,只是动作似乎比平时更轻快、更有力了些。

新职务,新气象,新办公室!

几天之后,赵国栋搬进了厂长办公室,阳光明作为专职秘书,自然也更换了新办公室,位置还是在赵国栋大办公室的外间,只是空间更大了一些。

如今的厂长办公室,比原先副厂长的办公室更宽敞一些,靠墙立着玻璃门的书柜,里面摆满了文件和书籍,桌上多了两部电话,一部黑色的是内部电话,一部红色的是外线,象征着更广泛的联系和更大的权力责任。

窗台上摆着两盆常见的绿色植物,给房间增添了一丝生气。

赵国栋站在窗边,背对着门,看着楼下厂房之间忙碌运输的平板车和来往的工人。

听到阳光明进来的脚步声,他转过身。

他脸上带着一种淡淡的沉稳的笑意,那是一种历经一番拼搏和等待后终于如愿的释然,更多的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沉稳和自信,看不到太多狂喜,只有责任落肩的凝重。

“厂长。”阳光明改了口,声音里带着由衷的祝贺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赵国栋点点头,走到宽大的办公桌后坐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那椅子也比以前的更结实些。

“坐。”

阳光明依言坐下,腰背挺直。

“这次的事,总算定了。”赵国栋开口,语气平稳,但透着一种掌握全局后的踏实感,“后面担子更重了,要抓的生产任务更多,要求也更高。”他像是在对阳光明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您肯定没问题。厂里的生产基础是好的,同志们也支持。”阳光明说道,语气诚恳。

赵国栋摆摆手,似乎不想多谈这些,话锋一转,切入实际:“我的工作变动了,你的岗位也要相应调整一下。之前考虑过,现在正好落实。”

阳光明的心提了一下,认真聆听,目光专注。

“以前我是副职,分管一摊,你这个专职秘书,想直接挂厂务办副主任的衔,还得再熬熬资历,没个几年时间,挂不上这个头衔。”

赵国栋说得直接明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太多顾忌,“现在不一样了。厂长的专职秘书,挂厂务办副主任,名正言顺,是厂里多年的惯例,也是为了方便开展工作。”

厂务办副主任,副科级岗位!

这是一个清晰的职务晋升,意味着他正式迈入了干部序列中的一个重要门槛,拥有了相应的职责和……影响力。

阳光明屏住了呼吸,努力让自己显得镇定:“谢谢厂长培养!”

“这是你应得的。”赵国栋看着他,目光里带着认可,“你的能力和贡献,尤其是在几次关键事情上的表现,大家都看得见。这个副主任,你担得起来。以后要更严格要求自己。”

他顿了顿,语气稍微严肃了些,谈到了更实际的问题:“但是,职务好解决,厂党委会通过就行。行政级别是另一回事,这涉及到工资待遇,卡得非常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