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阳光明仔细听着,大脑飞快地转动,觉得这个王擎宇的情况,确实比较符合他的需求。

他不需要一个野心勃勃、一心钻营、时刻想着借他当跳板的老手,那样的人心思太杂,不好驾驭。

他更需要一个背景可靠、脑子灵活、能办事、同时又因为家庭优越而对小恩小惠不太在意、不会带来麻烦的「自己人」。

王擎宇家境优越,不缺一般的物质,反而可能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自由度和开阔眼界的机会。

这样的人,用好了会非常顺手,也更容易建立一种超越单纯雇佣的私人情谊。

「贺伯伯,听您这幺一说,我觉得王擎宇同志挺合适的。」

阳光明语气诚恳,「只要他本人愿意,对这个工作内容感兴趣,我这边没有问题。

就像您说的,国内事务目前不算太多,但比较杂,即使他刚开始经验稍欠,也可以慢慢熟悉,边做边学。

关键是大家能沟通顺畅,合作愉快。」

阳光明最后又补充了一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底气,也宽贺振中的心:「就算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觉得不太合适,或者他有了更好的发展,以后不再合作,也不是什幺大事。

能够多一个朋友,对我来说就算是收获,就算以后因为种种原因不再合作,我不在意多发一份薪水,贺伯伯您也不必因此觉得为难。」

这话说得大气,也显得为人厚道,不斤斤计较。

贺振中欣赏地点点头,阳光明这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强烈的意愿,又留有了余地,显得成熟稳重。

他对阳光明的评价又高了一分。

「好,既然你初步同意,觉得可以试试,那我这两天就找机会和我那老领导,还有擎宇本人谈一谈。」

贺振中做事雷厉风行,当即拍板,「先探探老爷子的口风,再看看擎宇自己的意思。如果那边也没问题,都有兴趣,我就尽快安排你们见个面,双方当面聊聊,都满意的话,就把这事定下来。」

「那太好了,麻烦贺伯伯多费心了。」阳光明的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贺振中出面,这件事成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事情谈妥,三人都觉得解决了一桩大事,气氛更加轻松。

又喝了一会儿茶,聊了些家常闲话,比如刘雅娟关心的美国超市物价、阳光明父母的身体状况等等。

墙上的老式挂钟「当当当」地敲响,清脆的声音在安静的客厅里回荡,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半。

贺振中闻声站起身,「好了,光明,我该去办公室了。下午这个会要紧,得把你这事尽快落实了。

你先回去等消息,车的事情,我下午就让秘书安排好,最晚明天上午就能到位,司机到时候会联系你,听你调度。

助理的事情一有眉目,我立刻通知你。」

贺振中交代得很清楚。

「好的,贺伯伯,您忙,让您费心了。」阳光明也连忙站起身。

贺振中从衣帽架上取下藏蓝色的呢子外套穿上,又戴上了帽子,对阳光明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期许,便步履稳健地推门离开了。

「光明,你再坐会儿,歇一歇,正好咱娘俩唠唠嗑。」刘雅娟热情地说道。

「不了,刘阿姨,我也得回去了,家里还有点事,下次过来再陪您聊天。」阳光明婉拒。

刘雅娟又说了几句挽留的话,一直将阳光明送到单元门外,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还扬声嘱咐了一句「路上慢点」,这才转身回屋,轻轻带上了门。

阳光明走出这处管理森严、绿树成荫的干部家属院,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带着春日特有的慵懒和暖意。

他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植物清香的空气,感觉心情格外舒畅。

这次与贺振中的见面,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果。

八十万美元的结汇和后续消费安排顺利敲定,既解决了国家急需外汇的难题,也满足了自己配置资产、改善家人生活条件的个人需求,同时还进一步巩固了与贺振中这位实权人物的关系,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临时用车和国内助理人选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为接下来几天紧张的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是扫清了不少障碍。

一切都在朝着计划的方向稳步推进,甚至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他没有立刻乘车回家,而是沿着绿树成荫、行人稀疏的人行道慢慢走着,思绪渐渐飘远,开始具体规划接下来的步骤。

有了车和司机,顺利的话,或许明天就可以开始着手看房了。

他对魔都的老洋房颇有些情结,那些掩映在梧桐树下,有着红瓦坡顶、卵石墙面、宽敞阳台和精致小花园的建筑,不仅居住舒适,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风情,在后世是可遇不可求的顶级资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

在这个年代,这些洋房,大多被多家单位或个人挤占,产权复杂。如果由他自己出面,正常求购,难度太大了,可选择的目标也太少。

但有了政府部门直接出面,还能完成创汇指标,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房管部门为了完成外汇创收任务,最终能够拿出来交易的房产,说不定远超他的预期。

他的要求不高,哪怕是一般的花园洋房,那也是优质房产。

一旦购入,稍加修缮,恢复其历史原貌,便是绝佳的居所,更是未来价值连城、足以传世的珍贵产业。

还有国际直拨电话,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联络基本靠信的年代,能在家中直接与港岛、与美国通话,对于他保持与外界的信息同步、遥控指挥公司运作、把握市场先机,至关重要。

这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便利,更是商业上的硬性需求。

如果由他个人申请,流程可能会很复杂,需要层层审批,甚至需要特殊指标,有了政府部门直接出面,一切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至于艺术品收藏,他并非附庸风雅,主要还是考虑收藏价值。

凭藉超越时代的眼光,他清楚知道,那些历经动荡而幸存下来的古代书画、瓷器、玉器、文玩,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展现出怎样惊人的价值攀升。

这既是一种基于个人兴趣的长期投资,也是一种资产的多元化配置,更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一种变相保护和传承。

文物商店、古籍书店、甚至是一些特定的旧货市场,都值得花时间去仔细淘选。

这些艺术品被他个人收藏,总强过因为一点外汇而流入国外。(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