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比很多高级专家、教授的收入,都要高出一大截。

贺振中的语气变得严肃了些,说道:「光明,你的想法是对的,想用高薪吸引人才。

但一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国内太扎眼了,超出了常理。

就算挂在港岛公司名下,实际在国内工作,收入与周围人差距太大,未必是好事。

容易引人注目,招来不必要的议论和关注,反而可能带来麻烦,对做事不利,对被招聘的人也可能造成压力。」

他站在国内现实环境的角度,提出了中肯的警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在哪个时代都适用。

他看向阳光明,给出了一个更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建议:

「我觉得,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既要体现吸引力,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月薪定在一百美元左右,就已经非常有吸引力了,足够招到非常优秀、甚至超出你预期的人才。」

一百美元,按官方汇率也接近一百五十元人民币,是国内普通工人工资的三四倍,对于很多清闲单位的年轻人或者寻求额外收入的干部子弟来说,已经是极具诱惑力的数字了。

最关键的一点,工资是直接付的美元,真正的购买力和价值,远远超过官方汇率。

阳光明知道贺振中的顾虑非常有道理,过高的薪酬确实可能树大招风,违背了国内现阶段「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普遍社会心理。

但他招聘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办事员,薪酬里也包含了对其背后潜在资源和影响力的支付,是一种隐性的、心照不宣的补偿,这一点无法明说,却必须考虑进去。

而且,高薪也能更好地绑定人才,激发其积极性。

他想了想,决定采取一个折中且更具激励性的方案:「贺伯伯您考虑得周到,是我欠考虑了。

那这样,基础月薪定为两百美元,这只是固定收入的那一部分。

除此之外,根据完成的工作量和难度,比如成功协助购买一处优质房产,还会有额外的绩效奖金。

我可以提前说明,奖金部分通常会比基本工资高很多,上不封顶,完全看工作成效。」

他停顿了一下,又增加了一个对于当时国人极具吸引力的砝码:「另外,作为港岛公司的雇员,他可能经常会有机会去港岛出差,处理公司事务或者接受培训,甚至未来业务需要,也可能去美国短期考察或学习,这些相关的差旅、住宿、培训费用都由公司承担。」

出国机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是比金钱更有诱惑力的稀缺资源。

听到这个修改后的方案,贺振中沉默了,手指轻轻摩挲着光滑的紫砂茶杯壁。

月薪两百美元,按官方汇率也接近三百元人民币,绝对是高薪。

再加上「比基本工资高很多」的、上不封顶的奖金,这意味着干得好,月收入可能达到数百甚至上千美元,这在国内是不可想像的工资待遇。

还有出国机会……这个待遇组合,已经不是「有吸引力」可以形容的了,简直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足以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他原本只是把帮阳光明找助理当作一件顺手的小事,帮晚辈解决点实际困难。

但现在,阳光明愿意开出如此优厚、甚至可以说慷慨得过分的条件,这就变成了一个极好的人情机会,一个可以为自己关系网络中的某个年轻人铺设一条康庄大道的契机。

别说允许兼职,就算是要求全职,面对这样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恐怕也有大把有背景、有能力的年轻人抢破头。

如果推荐的人选合适,不仅解决了阳光明的问题,也等于给被推荐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完全不同世界的大门,对其个人发展和家庭而言,都是一份不小的人情。

贺振中迅速在脑海中过滤着可能的人选。

亲戚子侄?老战友的孩子?还是以前下属家的子弟?

他要找的,必须是人品靠得住,脑子灵光,家里有一定背景但本人性格又不能太过张扬,最关键的是,要能入阳光明的眼,能把事情办好,维护好这条重要的海外关系。

片刻后,他心中微微一动,有了一个初步的觉得颇为合适的人选。

他看向阳光明,语气平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推心置腹:「光明,你这个待遇,可是下了血本啊。既然你这幺有诚意,求贤若渴,我倒是想起一个人选,或许可以试试看,成不成还得看缘分。」

「贺伯伯您请说。」阳光明精神一振,身体坐得更直了。他知道贺振中能开口推荐,必然是有一定把握和考量。

「是我一位老领导家的小儿子,叫王擎宇。」

贺振中缓缓介绍道:「年纪大概和你差不多,可能略大一两岁,不到三十。我这位老领导,前段时间刚复职回到重要岗位,对他这个小儿子的工作安排,一直有些头疼,觉得他没个正形。」

「王擎宇这孩子,本质不坏,心地纯良,没什幺坏心眼。

脑子也聪明活络,反应快,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可能是上面几个哥哥都太争气,太出色了,不是在重要部委,就是在科研单位担当重任。

他又是老幺,从小被家里照顾得多,保护得好,反而没什幺太大的上进心,对体制内那些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甚至勾心斗角的事情不太感兴趣,觉得束缚,没意思。」

贺振中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长辈的无奈和宽容,似乎对这种情况颇为理解。

「现在家里通过关系,给他安排了个清闲单位,挂个名,他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什幺积极性,整天琢磨些闲杂事,比如听听外国音乐、鼓捣些新鲜玩意儿什幺的。

他家里对他这种状态,也是既着急,望子成龙,又没什幺好办法,说重了怕他逆反,不管又不行。」

贺振中描绘出一个在优越家庭中长大,却与主流晋升路径有些疏离的年轻形象。

「我觉得吧。」

贺振中话锋一转,开始分析其适配性,「你这儿的工作,不要求坐班,时间灵活性强,接触的都是新事物——外汇、海外公司、购买洋房艺术品这些,都是国内一般人接触不到的。

薪酬待遇又这幺优厚,还有出国见世面的机会。

这些特点,说不定正对他的脾胃,能激发起他的干劲和兴趣来,让他觉得有挑战、有意思。」

贺振中分析得合情合理,继续说道:

「他家的老爷子虽然复职不久,但威望还在,几个哥哥也分布在各系统。

在魔都,很多事情有王擎宇出面沟通、牵线搭桥,确实会比一般人方便很多,很多部门看在他家老爷子的面子上,也会行个方便。」

这一点,贺振中点得很透。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