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上级相关部门对他这位「学成归国」的精英寄予了厚望,早已有了安排——回国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并参与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也完美符合他明面上「爱国学者」的身份定位,能为他提供一层坚固的保护色。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唯一提出的请求是,将最晚报到时间宽限到八月底,以便他处理好港岛这边积压的重要事务,完成工作交接和战略部署。
现在已是七月十日,他还有不到两个月的缓冲期。时间紧迫,不容浪费。
劳斯莱斯驶入中环一条繁华的街道,最终在一栋气势恢宏、极具现代感的摩天大楼前稳稳停下。
大楼外墙是蓝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老板,到了。」梁博涛的声音适时地响起,打断了他漫无边际的思绪。
阳光明擡眸望去,「启明集团」四个硕大的鎏金繁体字招牌,高高悬挂在大楼顶部,在烈日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宣示着主权。
这栋中环核心区的独栋甲级写字楼,是去年集团实力急剧壮大后,他力排众议,以一笔巨资购入的永久性产业,作为集团总部。
启明集团正处于高速扩张期,员工规模尚不能完全填满整栋大楼的每一层,仅留下核心的五层自用,其余楼层出租给了其他知名公司,既彰显了集团深不可测的实力和长远信心,本身也是一笔极具眼光的不动产投资。
在梁博涛和几位闻讯赶来的高管簇拥下,阳光明步入吹着强劲冷气的大厦内部。
光可鉴人的义大利进口大理石地面倒映着天花板上的灯带,线条流畅极简的现代设计风格,贯穿始终!
衣着光鲜、步履匆匆的员工们,脸上带着专注与效率,无不透露出一种高效、专业且与国际顶尖投行接轨的公司气息。
职员们看到这位极少露面、却在整个集团内部被视为传奇和绝对核心的幕后老板,纷纷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微微躬身,恭敬地问候「阳董好」。
阳光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微微颔首回应,脚步未停,径直走向那部直通顶层的董事长专属电梯。
电梯内部是胡桃木饰板和抛光不锈钢,安静而迅速地上升,轻微的失重感提示着高度的变化。
回到位于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巨大的弧形落地窗外,维多利亚港和对岸九龙半岛的壮丽景色如同一幅动态的巨画,毫无遮挡地扑面而来。
碧蓝的海水、穿梭的船只、密集的楼宇,仿佛整个港岛的繁华与野心都匍匐在他的脚下。
办公室的面积大得有些惊人,堪比一个篮球场,但装修风格却异常简洁、克制,以深色木质、冷色调金属和浅灰色石材为主,除了必要的宽大办公桌、一组待客的皮质沙发、一个小型嵌入式酒柜和角落里的绿植,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透露出一种冷峻的权力感。
只有靠墙的一个紫檀木博古架上,精心摆放着几件清雅瓷器,一只元青花玉壶春瓶,一对清雍正斗彩缠枝莲纹杯,釉色温润,形态优美。
给这个充满现代感和资本力量的空间,巧妙地增添了一丝属于东方的、内敛的文雅韵味,也隐隐暗示着主人并不简单的文化底蕴和来源。
他刚在宽大舒适的人体工学办公椅后坐下,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请进。」
集团总裁沈瀚林推门而入。
他依旧是那副一丝不苟的模样,梳得整齐的头发,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专注,只是眉宇间比两年前多了几分统揽全局、决策千钧的沉稳和气度。
「董事长,欢迎回来。」沈瀚林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
「沈总,坐下说话。」阳光明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语气平和,「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集团事务千头万绪,辛苦你了。」
「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
沈瀚林坐下,将手中拿着的一份黑色封皮的文件夹轻轻放在桌面上,「集团旗下各业务板块运营平稳,投资组合表现基本符合甚至略超我们之前的预期。这是近三个月来的主要工作报告和财务简表,请您过目。」
阳光明没有立刻翻开,他的时间有限,需要直接切入此次回来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些我稍后会详细看。先说说丽的电视台那边,情况怎幺样?」
收购丽的电视台,是他此次港岛之行的重中之重,其战略意义远超单纯的财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