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二十块经过严格筛选的移动硬碟,里面存储了海量的跨学科的电子资料——从最基础的科学原理、详尽的工农业各门类技术手册、前沿的医学知识及手术图谱,到完整的历史文献档案、中外文学作品库,乃至一些重要的商业数据模型和社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等。
这些,是他留给任何未知未来的,无比珍贵的知识火种和宝库。
必要的服装鞋帽也从四季和不同社会阶层角度做了充分考虑,甚至还包括各种经过高压处理的压缩布料、压缩棉花、压缩蚕丝、压缩羽绒、压缩羊绒以及压缩毛线羊绒线等原材料。
他甚至准备了从低到高不同度数的近视镜和老花镜各几副,以应对视力变化。
食品更是一个大类,他准备了足以应对从荒野求生到日常改善各种情况的食品。
从高能量高营养的压缩干粮、各类军用罐头,到易于长期储存的真空包装米面、食用油、复合调味品、各种蔬菜,再到一些真空包装的熟食、耐储存的零食和全面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补充剂。
整个九百升的冰箱空间,被这些种类繁多得惊人的物资塞得满满当当,严丝合缝,没有浪费一升的容积。
每一种物资的摆放位置,都经过深思熟虑,以确保空间最大化利用。
当然了,物品的种类虽多,但数量极少。
随着这一次穿越,冰箱空间这个神奇的金手指,也多出一些新的、更加强大的功能。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基础,刷新出的物品,乃是基于他上一世最终准备好的物资模板。
每日午夜时分,空间内那些未被占用的固定位置,会准时刷新出与之前存放在此物品完全相同的物资,数量、品质、包装,毫无二致。
其次,在周身两米范围之内,他可以凭藉意念直接收取或放出小件物品,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必须用手触碰到目标物。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操作的隐蔽性和便捷性。
第三,他可以藉助冰箱空间与现实的某种神秘联系,实现某种程度的「意念透视」,能够清晰地「看」到周身两米范围内的一切景象,无论中间是否有墙壁、箱柜等障碍物阻隔。
这堪称是预警、探查的神技。
当然,空间原有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物品一旦从空间内被挪动位置,即视为固化,不再因为刷新而消失;替换已取空位置的原有物品,即终止该位置的刷新等,并未改变。
如今身处一九六零年,全国范围内的物资短缺问题极其严峻。
冰箱空间里,那些每日都能刷新产生的各类食品,无疑是最为急需、最能解燃眉之急的东西。
有了它们,至少他自己和直系亲属的吃饭问题,得到了最基础的保障。
在确保了最基本的生存底线之后,获取这个时代通用的现金,就成了眼下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他需要一笔资金,立刻改善远在老家的母亲、奶奶和妹妹的生活,并为后续可能的一些规划和行动打下基础。
出售空间物资,无疑是最快捷的变现方式。
他的意识在空间里那琳琅满目的储备中快速扫过,迅速做出了权衡。
首先排除了黄金和珠宝玉石。
这些东西价值太高,太扎眼,在当下高度计划、管控严格的环境下,大量出手极易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
粮食和成品药品虽然同样珍贵无比,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大量出售,来源根本无法解释,风险系数极高,无异于火中取栗。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名贵中药材上。尤其是天然牛黄。
他清晰地记得上一世在魔都济世堂了解到的信息,天然牛黄属于国家严格管控、实行统购统销的名贵药材之一。
像同仁堂这样的国营老字号药店,会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和制定的价格进行收购,价格不菲,且流程相对正规,有票据凭证,风险可控。
他决定,就出手一部分空间里储备的顶级天然牛黄。
空间里储备的顶级天然胆黄,颜色金黄纯正,纹理清晰,俗称「乌金衣」,香气浓郁而特异,品相极佳。
按照记忆中这个时期的大致收购价,这种品相的特级胆黄,每克价格应该在六十五到八十元之间。
他不需要太多,初步计划出手三十到五十克。
按最高价八十元每克计算,三十克就是两千四百元!
这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仅三四十元的年代,绝对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足以让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用再为基本的生活开销发愁,并能切实地改善家庭状况。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阳光明决定,第二天上午就去京都最负盛名的老字号——同仁堂,出售这部分牛黄。
七月六号,上午。
校园里比昨日更加空荡寂静。同宿舍的其他五名同学,都已经在昨天下午和今天一大早,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家的旅程。
原本略显拥挤的六人间,此刻只剩下他一人,床铺都空了,显得格外宽敞,也格外冷清。
他换上了一件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都有些磨损的白色短袖衬衣,下身是一条深色的、膝盖处微微拱起的旧长裤,脚上穿着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
这一身打扮,是这个时代最普通不过的学生模样,毫不引人注目。
他走到宿舍门后那块水银有些剥落、映像模糊不清的小方镜前,仔细整理了一下衣领。
镜中,映出一张年轻而英武硬朗的面容,眉眼间还带着些许未脱的稚气,但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沉淀着远超年龄的沉稳、冷静与洞察,那是历经世事后独有的神采。
他将意识沉入空间,小心翼翼地用事先准备好的浅黄色油纸,包裹了约三十几克金黄色的、块状或瓣状的天然牛黄。
为了更符合「家藏」的特征,他还特意将其中一小块轻轻敲下些许碎屑,让边缘看起来不那幺齐整。
将油纸包稳妥地放入那个半旧的帆布包里,阳光明拉开宿舍门,走了出去。
夏日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都因高温而微微扭曲。路旁槐树的叶子蔫蔫地垂着,知了的叫声似乎也被热浪蒸得有些有气无力。
他推着借来的二手自行车,出了校门,翻身骑上,熟稔地穿行在京都的街道上。
六零年的京都,与他记忆中上一世长期生活的魔都相比,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街道更加宽阔、笔直,布局规整,有一种大开大合的气度。
但街上的机动车辆稀少得可怜,偶尔驶过的公交车、吉普车或卡车,都能引来行人的注目。
自行车是绝对的主流,如同潮水般,在专门的自行车道上流淌。
许多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被长期艰苦生活磨砺出的坚韧,以及些许营养不良造成的菜色。
街道两旁的墙壁上刷着的大幅标语和宣传画,色彩浓烈,线条刚硬,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无声地宣扬着这个时代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