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按照记忆中的方位和路牌的指示,偶尔下车礼貌地询问一两位看似本地的行人,一路向着前门方向骑去。

大约一小时后,终于看到了那块悬挂在古朴门楣上、黑底金字的「同仁堂」招牌。

阳光下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透着一股历经百年风雨沉淀下来的厚重与庄严。

停好自行车,他站在店门外稍微平复了一下因骑车而略显急促的呼吸,整理了一下衣襟,这才迈步踏入了那扇散发着药材清香的门槛。

店内比想像中还要宽敞,光线从高大的窗户透进来,显得明亮而安静。

巨大的暗红色木制药柜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无数个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上,贴着工整的毛笔字药名标签。

几位头发花白或戴着套袖的老师傅,在长长的玻璃柜台后面默默地忙碌着,有的在用精致的戥子称药,有的在用铜杵臼研磨药粉,动作舒缓、沉稳,一丝不苟,神情专注而平和。

浓郁、复杂而醇厚的各种草药气息混合在一起,弥漫在店堂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令人心安的氛围。

阳光明没有急于开口,他目光扫视了一圈,选择走向一位刚刚接待完一位抓药大娘、此刻正空闲下来,拿着块软布仔细擦拭手中秤盘的老药师面前。

这位老师傅约莫六十岁年纪,头发梳得整齐,面容清癯,神态慈和。

他走上前,用带着些许冀省口音的普通话,语气恭敬地问道:「老师傅,您好。打扰您一下,请问咱们同仁堂,收购药材吗?」

老药师闻言擡起头,从老花镜的上方投来打量目光,见眼前是个学生气十足、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态度倒也很是和气,放下手中的秤盘,回答道:

「收的。只要是政策允许、店里需要的正经药材,我们都收。小同志,你是想出售什幺药材?」

「是我家里以前老人留下的一点天然牛黄。」

阳光明将声音稍稍压低了些,但确保对方能听清楚,「一直珍藏着的。听说咱们同仁堂信誉最好,价格也最公道,所以就冒昧拿过来,想请老师傅您给掌掌眼,看看能不能收。」

「天然牛黄?」老药师眼神微微一凝,原本略显松弛的神情立刻认真严肃起来,他下意识地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这东西现在可确实不多见了,尤其是好品相的。你带样品来了吗?按规定,我得先看看成色,才能决定能不能收,按什幺价收。」

「带了,带了。」阳光明连忙应道,从肩上取下帆布挎包,打开内层夹袋,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浅黄色的油纸包,放在光洁的玻璃柜台上,动作轻缓地一层层打开。

当最后一层油纸揭开,那金黄油润、带着天然龟裂纹理的牛黄块显露出来时,老药师的呼吸似乎都停顿了一下。

店内充足的光线照射在牛黄表面,泛出一种温润而耀眼的金色光泽,同时,一股特异而清晰的「牛胆」清香,隐隐散发出来,并不浓烈,却极具穿透力。

老药师立刻从柜台下拿出一个带柄的放大镜,凑近了,几乎将脸贴到柜台上,对着那块牛黄仔仔细细地察看起来。

他看得极其专注,时而调整角度观察色泽和纹理,时而用一根特制的小玉棒轻轻触碰,感受其质地酥脆程度,时而凑近鼻端,深深嗅闻其气味。

他的表情随着查看的深入,变得越来越严肃,眼神中的惊讶和赞赏之色也越来越浓。

过了足有五六分钟,老药师才缓缓直起身,放下放大镜,看向阳光明的目光已经大不相同,带着明显的惊叹:

「小同志,你这牛黄……品相着实难得啊!色泽金黄纯正,纹理清晰天成,质地酥脆,香气纯正持久,依我看,这绝对是顶级的特级胆黄,而且是其中的上品!

这东西太珍贵,我做不了主,你稍等一下,这事我得立刻去请我们王经理过来亲自定夺。」

老药师说完,对阳光明点了点头,转身快步走进了通往后堂的门口。

不一会儿,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穿着笔挺深色中山装、梳着整齐背头、气质沉稳干练的中年男子,跟着老药师走了出来。

老药师在一旁介绍道:「小同志,这位就是我们店的王经理。」

王经理面带微笑,对阳光明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目光便落在了柜台上的牛黄上。

他没有多言,同样拿起放大镜,重复了老药师方才那一套仔细的查验流程,看得比老药师还要慢,还要细致。

期间,他擡起头,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小同志,这牛黄的来历……」

阳光明早已准备好说辞,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窘迫和无奈,语气诚恳地回答道:

「王经理,不瞒您说,这是我爷爷那辈留下来的,就剩下这幺一点了,家里一直当宝贝藏着,舍不得用。

最近……最近家里遇到些实际困难,实在没办法了,母亲才让我拿来京都,看看能不能换点钱应应急。」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来源,又说明了出手原因,符合常理,不易引起深究。

而且牛黄的保质期极长,被认为是无限期保质,不会因为保存的时间过长而影响价格。

王经理听罢,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理解的神情,在这个年代,类似的情况,他显然并非第一次遇到。

他没有再追问细节,注意力重新回到牛黄上。

终于,王经理放下了放大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他直起身,对阳光明正色道:

「小同志,东西我们看过了,确实是难得的好东西,品相一流。

按照国家商业部和药材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国产牛黄分级收购价格通知》文件精神,对于特级天然胆黄,品相完好者,基准收购价为每克六十五元至八十元。

你这块牛黄,无论从哪个方面评判,都属上乘,我们同仁堂愿意按最高标准,也就是每克八十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你看这个价格,能接受吗?」

每克八十元!标准当中的最高价格!

阳光明很满意。

在这个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年代,两千多元无疑是一笔足以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巨款。

足以让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用再为基本的生活开销发愁,并能切实地、大幅度地改善远在老家的母亲、奶奶和妹妹的生活。

这点钱还不至于让他心生波澜,但他还是做出一副激动的样子,甚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感激,连忙点头道:

「可以,完全可以。就按王经理您说的这个价格。谢谢您,谢谢老师傅!」

交易过程异常顺利。

王经理亲自用店里专用的精密戥子过秤,结果显示正好三十五克,不多不少。

然后,他开具了正式的收购凭证,一式两份,上面用钢笔清晰有力地写明了品名「特级天然胆黄」、重量「叁拾伍克」、单价「每克捌拾元」、总金额「贰仟捌佰元整」,并盖上了同仁堂财务科鲜红的公章。

他将其中一份凭证递给阳光明。

接着,王经理把阳光明领到财务科,财务人员从一个锁着的抽屉里,取出一沓崭新的钞票。

财务人员当着阳光明的面,动作熟练地开始清点。

确认无误后,才郑重地交到阳光明的手中。

「小同志,这是两千八百元整,你仔细点一点。钱款当面点清,离开后,我们可就概不负责了。」王经理和气地叮嘱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