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珊珊还沉浸在奶糖带来的极致甜蜜中,小脸上洋溢着梦幻般的幸福笑容,一会儿看看哥哥,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从手心里再挑一颗糖,仔细端详着那漂亮的糖纸。
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老太太脸上的喜悦渐渐被一种历经世事的沉稳所取代。
她看了看地上那堆珍贵的粮食和肉,又看了看儿媳和孙子,压低声音,语气郑重地开口:
「光明,玉芬,今天这事儿,是咱家天大的造化,是祖坟冒青烟了。不过,有句话我得说在前头。」
老太太的目光扫过两人,神情很严肃:「这捡漏牛黄的事儿,太过希奇,说出去难免惹人眼红,甚至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意思,这事儿,就咱自家人知道就行了,到此为止,对外面,包括你两个舅舅那边,都不要再提了。」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咱家的情况,村里人都清楚。光明他爹是部队上的大干部,经常往家里寄钱,这是明摆着的事。乡亲们都知道咱阳家不缺钱,只是缺票买不到好东西。
往后,咱家日子过得宽裕了些,吃点好的,穿点新的,别人问起来,就说用的是他爹寄回来的钱,或者说是光明在大学里省下的津贴,托了同学的关系才买到这些紧俏货。
有这个理由挡着,合情合理,别人就算羡慕,也说不出什幺,更不会往别处瞎想。」
阳光明闻言,心中暗赞奶奶果然心思缜密,考虑周全。
他本身就没打算将牛黄之事四处宣扬,财不露白的道理,他比谁都懂。奶奶这番叮嘱,正合他意,也省了他一番口舌。
「奶奶,您放心,我明白。」阳光明立刻点头,语气认真,「这事儿我不会对外人说。以后有人问起,就按您说的办。」
田玉芬也连忙附和:「娘,您说的是这个理儿。这事儿是得烂在肚子里。以后别人问起来,我就说是他爹寄了钱,光明托同学买的。保证不说漏嘴。」
见儿子和儿媳都听进去了,秦兰英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重新露出笑意:「你们明白就好。咱家以后日子好了,也得稳稳当当地过,不能飘。」
「娘,奶奶。」阳光明见时机成熟,开口道,「既然家里有了这些底子,我看天色也不早了,是不是该把大舅和二舅请过来,一起喝两盅,吃顿像样的饭?」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激:「我这一出去就是半年,家里多亏了两个舅舅时常帮衬。
于情于理,我都该一回来就去看望他们。正好,咱家现在不缺吃的,请他们过来,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田玉芬闻言,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眼中也流露出对娘家兄弟的感激。
她嫁到阳家二十年,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伺候着年迈的婆婆,里里外外,操持这个家,若非娘家就在本村,两个兄弟田玉林和田玉柱时常明里暗里帮衬着,她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下来。
这份亲人间的情谊,比什幺都珍贵。
如今儿子有出息了,得了这幺一场天大的造化,第一时间就想到要报答舅舅们,田玉芬心里只觉得比喝了蜜还甜。
「该,是该请过来!」田玉芬立刻点头,「你两个舅舅没白疼你!我这就去……」
她说着就要往外走,却被奶奶秦兰英拦住了。
「你忙活啥,让光明去!」老太太脸上笑开了花,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她拉着孙子的手,语气果断,「光明去显得郑重!你赶紧拾掇拾掇屋里,再把晚上要用的菜准备出来。」
老太太说着,又看向墙角那堆得跟小山似的粮食和肉,眼里闪着光,叮嘱道:
「乖孙,给你两个舅舅带点东西去!别小气,捡那好的、实在的拿!你舅舅家日子也紧巴,让他们也沾沾你的光,尝尝这稀罕物!」
阳光明笑着点头:「奶奶,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他走到墙角,蹲下身,开始从那些敞开的袋子和油纸包里往外取东西。
他心思缜密,知道即便是亲舅舅,也不能表现得太过惊世骇俗。
东西要送,但要送得恰到好处,既显得厚重有情义,又不会引来不必要的猜疑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