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还是“古法”养鱼,没有这些方便的设备,换水得一桶桶提水、晾水,还得手动清理鱼缸里的残渣,他本就不是个勤快人,最讨厌这种又繁琐又费时间的活儿。
琢磨了一会儿,他只能无奈的放弃:“大爷,我还是再看看吧。”说完,又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银龙鱼,才拉着王婷离开。
王婷看出他脸上的小失望,伸手搂住他的胳膊,轻轻晃了晃:“咱们去看盆栽,说不定能找到你喜欢的呢。”
李哲笑着点点头,跟着王婷往盆栽区走。
没走多远,一盆松树盆栽就吸引了李哲的目光。这盆松树不算高,也就两尺来高,树干苍劲有力,褐色的树皮带着自然的纹理,像是刻着岁月的痕迹,枝条修剪得错落有致,翠绿的针叶细密又有光泽,凑近看,还能看到松针上挂着的细小露珠。
王婷问道:“老板,这盆松树多少钱?”
摊主笑道:“嘿,您真有眼光,这是一盆老桩黑松,养了快十年了,摆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又雅致又显气派。便宜点卖给您,100块。”
王婷蹙眉:“老板,您这也太贵了吧。”
老板摆摆手:“姑娘,我真没要高价,这也就是在市场,如果拿到展厅去卖,少说也要千儿八百的。”
王婷哪里会信他,讲了一会价,最终以五十元成交。
就这,王婷还是觉得贵。
李哲倒是觉得还可以,倒不是他人傻钱多,而是这东西在后世也不便宜,名家精品能卖到十数万一盆。
当然,李哲倒没想过倒腾这个,就是图一个喜欢。
买了老桩黑松,两人继续往前走。
王婷在旁边的一个摊位前停下了脚步,摊位上摆着几盆开得正盛的绣球,其中一盆淡紫色的最合她心意。
绣球的朵又大又圆,瓣层层迭迭,颜色从心到瓣边缘慢慢变浅,翠绿的叶子呈椭圆形,衬得朵愈发娇艳。
王婷蹲在盆前,轻轻碰了碰瓣:“你看这绣球多好看,摆在院子里肯定特别美。”
李哲走过去,看着她开心的样子,笑着说:“喜欢就买,正好跟我的松树凑一对。”
付了钱,摊主还特意找了个小布包,把松土的小铲子、小耙子包好递给他们,笑着说:“这工具好用得很,松起土来省力。”
两人道了谢,抱着盆栽高高兴兴地出了市场。
白色伏尔加就停在市场门口的路边。他打开后备箱,小心翼翼地把两盆放进去,又仔细垫了块布,生怕路上颠簸碰坏了。
李哲一边发动汽车,一边问:“婷婷,想吃啥?”
“嗯……”王婷想了想:“去全聚德吧,有些日子没吃烤鸭了。”
“成,那就去和平店,那边的环境好一些。”说着,便沿着街道朝着全聚德和平店的方向开去。
车子行驶了约莫十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远远地,就能看到全聚德和平店那标志性的建筑——一栋六层的新式小楼,门口挂着两根白色的石柱,中间悬着红色的“全聚德”三个字。
门口挂着两串足有半人高的红灯笼,灯笼面上印着金色的“鸭”字,风一吹,灯笼轻轻晃动,红色的灯穗也跟着飘摆,格外喜庆。
三三两两的食客站在门口等候,有穿着讲究的中年人,手里夹着公文包,跟同伴低声聊着天;有带着孩子的一家人,小朋友扒着门框,好奇地往店里瞅。
李哲停好汽车,刚准备下车的时候,眼角余光突然瞥见店门口的空地上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男人的身影他特别熟悉——正是他的表哥王建军。
王建军穿着一件蓝色的工装衬衫,袖口随意地卷着,正侧着头跟旁边的女孩说着什么,脸上还带着点笑意。
再一看那女孩,短发利落,露出光洁的额头,身上穿着一身蓝色牛仔服,身姿高挑挺拔,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居然是建国门派出所的民警白晓燕!
李哲心里一下犯了嘀咕,这两人怎么会单独出现在全聚德门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