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嘴媳妇又问:“那你这月发了多少钱?跟姑说说。”
虎妞咧嘴一笑,摆著手:“嘿嘿,不告诉你!”说完转身就跑。
快嘴媳妇在后面喊:“妞,晚上回姑家吃饭,姑给你做红烧肉!”看著手里的肉,她笑得合不拢嘴。
“姑,你自己吃吧!”虎妞回头喊了一声,“我晚上在大棚吃,李哥说要给我们烤全羊!”
“烤全羊?”快嘴媳妇愣了一下,嘴里嘀咕著,虽说听明白了,可还是觉得新鲜——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整只羊烤著吃的。
王七凑过来,看著快嘴媳妇手里沉甸甸的东西,这才信了,一脸羡慕:“妈呀,每个员工都发这么多?这李家种大棚得赚多少钱?”
快嘴媳妇撇撇嘴:“这算啥!过年的时候发的才多呢,现在天暖和,东西放不住,这都少发了!”
赵兵媳妇也凑过来说:“没错!冬天发的福利更多,俺家年货都没买,发的福利就够一家人吃了!还往俺娘家送了不少。”她又补充道:“是俺公爹让送的。”
这话一出口,王七彻底信了,外村来的人也都红了眼,一个个心里盘算著:要是能跟著李哲种大棚,说不定也能过上这日子。
不到一下午,就有几十號邻村人报名要跟著种大棚……
傍晚,李卫东家的地里又燃起了篝火。
跟上次临时用砖垒的烤炉不一样,这次李哲让舅舅提前做了个大傢伙——找了个大铁桶,从中间切开,底下焊上铁架,再装个探炉,一个圆柱形的烤箱就成了,里头还弄了个能转的烤架。
烤全羊是技术活,李酒缸也不会弄,李哲只好自己上手。
杀了只小羊,醃製好,把炭火放进烤炉底部,再把小羊绑在烤架上,盖上铁桶顶,简易烤炉就派上用场了。
下午的时候,李哲还接待了俩客人,一个是万安镇信用社的孙立国,另一个是陈镇长的儿子陈少华。
俩人都以亲戚的名义给四季青公司投了 6000块,同时,两人只拿分红,不参与公司的管理,投票权也不要。
有了这两位的加入,四季青公司的发展会更加稳妥。
陈少华眼睛就没离开过烤炉,他打小在镇里长大,原本瞧不上村里的饭,可一听说要烤全羊,立马来了兴致——这东西只听过,还真没吃过。
大伙围著篝火坐著,手里攥著啤酒瓶,啃著西瓜,闻著烤羊的香味,光闻著就咽口水。
突然,远处传来闹哄哄的动静,搅破了周遭的平静。
李哲放下手里的啤酒瓶,直起腰往那边瞅,就见几个民兵快步走过来,中间夹著俩汉子。
走在前头的汉子约莫四十岁,身材敦实,黢黑的脸上刻著几道深纹,粗布褂子的袖口磨得发毛,手里紧紧攥著个旧布包;
跟在后面的年轻些,个头稍矮,肩膀窄窄的,裤脚沾著泥点,脑袋垂得更低,手指不安地绞著衣角。
李哲快步上前,冲领头的民兵问道:“赵哥,这是怎么回事?”
赵兵停下脚步,指了指身后两人,语气带著几分警惕:“李老弟,我们巡逻到 15號大棚附近时,发现这俩人鬼鬼祟祟的,在夯土墙根下蹲了半天,还一个劲往大棚里探头张望,我们赶紧上前把人拦住了。
这俩人听口音不像本地的,没准是来偷东西的外地小偷。”
“俺们不是小偷!”年纪大的汉子急忙开口,浓重的鲁省口音有些慌乱,“俺们头回见这么厚的夯土墙,就是想瞅瞅大棚里头是啥样,没別的心思!”
李哲听著这口音耳熟,往前凑了凑:“老乡,咋称呼?家是哪儿的啊?”
年长的汉子赶紧从怀里掏个叠得方方正正的红布包,里头裹著两个皱巴巴的身份证,双手递过来:“俺叫郭永红,这是俺弟郭永富。听说您这儿教人种大棚,冬天能种出菜,俺俩专门来学技术的。”
李哲接过证件翻看,看清籍贯后有些诧异:“你们是鲁省寿光的?”
“对,俺们那儿也种大棚,就是没您这儿的讲究。”郭永红老实答道。
寿光这名字,李哲如雷贯耳——那可是未来的“中国蔬菜之乡”。
他在心里默算时间,今年冬天,该是寿光首次產出越冬蔬菜的时候。再结合两人方才的话,他心里已然有了大致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