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87章 分工

村北的施工现场,两台挖掘机的轰鸣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东侧的机器正將黄土铲起,西侧的则在平整坑底,坑深已达一米多,边缘堆著两排土。南侧是浅褐色的熟土,北侧是黄白色的生土,界限分明。

坑边围了不少人,有戴著草帽干活的工人,也有聊天看热闹的村民,议论声混著机器声,倒显得格外热闹。

李哲和金百万陪著李过庆、张维伊走到坑边,张维伊看著挖掘机的动作,眼里闪过一丝意外:“你们连挖掘机都用上了?”

他常年研究农村政策,知道这年代大型机械有多稀缺,別说村里,连镇上都难得见到几台。

“公司现在一共调了六台挖掘机过来施工。”李哲指了指身旁的金百万,“其中两台是金哥托关係找的,剩下四台是其他股东帮忙联繫的,大棚的种植规模扩大了,光靠人工挖掘根本来不及。”

“单从这六台挖掘机就能看出,你们公司的决心不小啊。”张维伊站在大棚旁,丝毫不在意尘土飞扬,看得十分投入,指著大棚地基问道:“这地基挖了多深?”

“深度达到一米三。”李哲答道。

“嚯,居然挖这么深!”张维伊语气中带著惊讶。

李哲解释道:“这么做是为了利用地温保暖。”

一旁的李过庆微微蹙眉,他记得李哲此前说过,大棚地基下挖一米就足够了,於是问道:“老弟,你之前不是说下挖一米吗?这是又做了改进?”

“没有改进。”李哲指向大棚南侧的土堆,“这大棚南侧的土堆,是地表三十公分的熟土,这部分土最后要回填种菜;北边的土是生土,会用来堆砌夯土墙。”

李过庆虽在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但终究没亲自种过地,对这些门道並不清楚,笑著说:“嘿,看来我这『农村政策研究员』还得向你这『实干家』学习,这些门道我以前还真没研究过。”

张维伊指向北侧的人群,问道:“那些人是在砌夯土墙吗?”

李哲答道:“对,砌墙的材料很简单,就是黄土、水、稻草、玉米杆和石灰。”

张维伊走上前,看著工人们有的搅拌材料,有的用工具夯实墙体,干得热火朝天,说道:“嘿,你这大棚种植不仅能让自己和种植户赚钱,还间接带动了周边农民的收入啊。”

金百万笑著说:“张处,您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就说到点子上了。其实今年干活的人还算少的。

去年李老弟建第一批大棚时,一台挖掘机都没有,別说砌夯土墙了,就连挖大棚地基都是靠人工,当时全村上百户人都跟著他干活。

村里人赚了钱,手头也宽鬆了,连带著村里代销店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李过庆觉得这数据对不上,疑惑道:“李老弟去年才种了几亩地,能用得了那么多人吗?”

金百万笑道:“我这还说少了呢。挖坑本就是个辛苦活,干一天就累得腰酸背痛,没几天就得换人。

像我这种不常下地的人,半天就累趴下了,根本干不了这活。一个大棚挖下来,能跟著李老弟从头干到尾的人屈指可数。

也多亏李老弟给的工钱高,村里人愿意干,才能一茬接一茬地换人。”

李过庆恍然大悟,笑著说:“果然是实践出真理,按理论算几十个人就够了,实际操作起来差別这么大,看来我以后得多来基层走走。”

张维伊点点头,又把话题拉回大棚技术上:“李老板,您这冬暖蔬菜大棚,核心就是利用地温、夯土墙保暖,再靠透明薄膜日照升温?”

“没错。”李哲答道。

“真的不需要靠燃烧煤炭来提升温度吗?”张维伊知道老式暖棚都得靠煤炭升温,成本极高,普通农户根本承担不起。

“除非遇到下雪或极寒天气,否则不需要用煤炭升温。”李哲答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