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来自两院的邀请
诺奖级学者坐镇是破除系统性壁垒的战略刚需,具有人才虹吸效应,吸引国外的顶尖学者加入,同时能塑造一个机构的学术氛围。
当然,也算是一种信用凭证。举个例子,如果没有诺奖量级的学术资本,即吏强如丘成桐,在南方科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院也困于34项行政审批。
目前,诺奖级和菲尔兹奖级的学者就他一个人,这两个奖项虽然不能说明一刃,但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研究机构的底蕴。
「10年内,这种困局应该会得到改变。」
对于夏国未来的发展,许青舟还是很有信心的。
学术突破其实是有周期性的,20年的人才孵化期,50年的成果验收。
上世纪,夏国提出了863计划,把发展科技放在国家战略层面,到现在也才不到40年的时间,能够预见的是,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之内,夏国的人才队伍应该会出现一个大爆发。
毫无疑问,夏国活跃在世界的科学家肯定会更多。
叮~
就在许青舟放松思绪的时候,电脑上突然跳出邮件,来自助理王思冬。
本书首发 追书就去 ,?0?????????????.??????超方便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夏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增选指南》...对,今年到了增选年。」
院士评审一般每两年一次,单数年为增选年,今年比以前早,这才1月份,两完就同步发布了《增选指南》。
夏国这边具有严格推荐制,禁止个人申请,可以由院士、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学部等等提名,7月5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