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细如发丝的数据探针从触手末端伸出,精准地接入了那个尘封已久的接口。
短暂的静默后,伺服颅骨眼窝光芒闪烁,传来一系列断断续续、几乎湮灭的数据碎片。
没有意识,没有程序,只有一些近乎本底的、代表极端高速数据流经过留下的“烙印”。
“接口日志残片……检测到超出当前解析协议范围的高频访问记录,时间戳在死亡瞬间中断。数据流强度……远超这个接口的理论设计容量,”陈瑜低语,“他在用一件普通的工具,做着神才能做到的事情。大脑的直接负荷难以想象。”
探针收回。没有发现任何活性数据或危险程序,只有昔日辉煌的无声证明。
综合所有分析结果,陈瑜开始总结。他审视着平台上那具传奇黑客的遗骸,思维核心中快速评估着其潜在价值。
巴特莫斯独特的神经生理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宝贵的研究样本,对优化生物计算单元设计极具参考意义。
他的基因也值得保存,虽然克隆体能否复现其天赋还是未知数。
最直接的利用方式,是将这具保存尚好的尸体进行机械化改造,转化为专注于数据处理的机仆,让他非凡的大脑以另一种形式继续运作。
当然,还存在更激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