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先天之境!
「雷法别的不说,这般灭人神魂,倒是天地间了无痕迹。
陈贯彻底杀了道士之后,也是心念一动,来到了槐树这里。
其实在此之前。
陈贯也想过一件不算是离谱的事。
那就是自己会不会转生为「槐树」?
且看它死后多年,还能自然汇聚阴属,就知道它的资质(材质)绝对是一等一的高!
所以陈贯才没有将它拔出炼制,反而给它扶正了树干。
期望它还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身体健在。
只可惜,或许是它已经死透了,不适合转生。
又或者是自己均值太低,倒是没有转生成它。
不过,如今有这一世的高根骨,还有玉葫芦。
陈贯也不贪图根骨了,反倒更在意『自由」与「经验」。
其中的『自由』,就是自己转生后就能活动,确保自己前期的安危。
如果成为树,那可能会被人砍了。
其后的『经验」,则是自己只要修炼的更高,那幺下一世就留有更多的修炼经验,可以更快追赶上一世进度。
哗哗一晚上。
陈贯也把上一世的宝藏挖出来了。
手掌摸一摸,秘籍和银票等物都完好无损,
随后,将最近换来的金条与新的牛皮袋子,放进坑洞内埋好。
陈贯单纯背着秘籍和挖出的银票,轻装上阵。
在陈贯想来。
这属于一种定期更换,也属于之前的『遗产升级」。
把大价值的物品,埋在距离家近的地方,自己熟悉的地方,还是比较有安全感的。
至于秘籍。
陈贯是准备将它们都放在家里。
作为家族底蕴。
但前提是要绝对保密。
不然可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不过,很多村镇的家族里也有一些高深秘籍,这也不算是什幺绝密之事。
当然,留个心眼准没错。
三天后,下午。
陈贯路途中换上了最后一件干净衣服后,也来到了小刘子镇外。
「卖枣糕嘞~」
「冰糖葫芦~"
大老远,也都听到了镇北一条街上的叫卖声。
只是仔细一听,声音很近。
陈贯忽然发现这些走商小贩,如今好像都摆到了镇门口的两边。
镇北现在越来越热闹了。
陈贯一别多年回乡,如今心情还是很激荡的。
但是算算时日。
这段时间,好像正逢科举。
六弟若是过了院试与乡试,今年可能不在家。
如今更大可能是在大县内参加『县试」。
而此朝的科举,和地球古代的科举差不多,都分为六个等级第一次是书院的「院试」,过了就是童生,算是『读书人」了。
可以被书院举荐,去参加第二次考试。
第二次,是乡试,十里八村的人参加。
过了是『秀才」,不仅可以在一些小私塾当老师,也被部分人敬重。
三,县试,是在当地的大县内参加,过了就是『举人』,算是有了个好身份,能被人称之为一句『先生』。
四,府试,是整个城的所有秀才参加,过了就『入仕』了。
也就是『上岸』了。
五,是会试,在帝城,争更高的名。
只要过了,就能去皇宫中最后的『殿试」,争状元、榜眼、探花。
而此刻。
陈贯就希望六弟不在家。
只要不在家,那就是已经成了『秀才」,并去参加了第三次的县试。
如果在。
再算算年龄,他都虚岁二十四五了。
如若还等三年后的下一次,都快三十了。
再等第四次的入仕,哪怕一次考过,也都三十三了。
三十三再等分配,就算跑跑关系,跑自己镇上这边的衙门。
首先,这边的人要举荐,然后上交凌城,等待地方空缺。
再一套举荐与审批下来,最少一两年。
这还是运气好,正好当地空个人。
然后在运气好的情况下,到时候六弟三十五。
三十五的年龄,还是一读书人的小白。
陈贯感觉家里如果没太硬的关系,没法使劲,基本一个普通的小吏官职,从头做到尾。
运气好些,最多当个小吏副头头。
陈贯之前为了六弟的仕途,专门了解过,懂一些里面的小门道。
当然,要是有关系,或者有自己这样的后天大成实力。
只要背景干净,又会一些断案与打杀匪徒的硬本事,上去当个大县里的捕头,还是松松的。
这就属于另一条路,破格提拔。
也不知道六弟现在怎幺样了。」
陈贯思索着,继续往县里走,等来到街上,也用树枝捣着地面,向着家的方向行去。
镇北和家里的道路,陈贯跑了不下千次。
还是有大致方向感的。
实在不行,周围也都是来往的行人,可以随时问。
只是,当陈贯走过几条街,路过镇中一条街道的时候。
相隔三十丈外的另一条街道上。
「嗯?灵气?」
今日正在镇中寻人的俞广易,忽然觉察到了灵气波动的气息。
这却是陈贯十分勤奋,在走路时也在练功,
再加上玉葫芦的牵引灵气,自然让身为先天高手的俞广易察觉。
他修道三十余年,道行五十五载,察觉陈贯还是简简单单。
也在下一刻。
俞广易根据灵气的波动方向,从前方的街口拐过,也来到了陈贯的前方。
此时,两人相距不过二十米距离。
陈贯没有发现不对,依旧在用树枝探路,
但俞广易看到陈贯的样子,又发现陈贯胸前有熟悉的雷属玉石气息后,却是心头一喜,终于找到人了!
只是,他刚把手掌放在腰侧,准备说起自家老人被骗的事情时。
不对!这玉石怎幺被他运用了?
俞广易定晴看向陈贯胸前,却发现陈贯正在吸收天地间霸道的雷属灵气!
这他娘的!他——他竟然是雷属修士?!
俞广易脚步一顿,如今惊喜的情绪,却转为了惊讶的心情,目光更是来回打量着陈贯年轻的脸且瞧他年纪轻轻,不像是后天的灵气蕴养,返老还童。
他他这般年纪,怎幺有如此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