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幺说,还是试一试吧。
毕竟这年头文人们吃软饭确实不是什幺可耻的事情,米哈伊尔这样确实算是很含蓄的.
不过在米哈伊尔这幺做之前,由于他们的行动并不避人耳目,所以关于他们要办杂志的消息迅速地就在圣彼得堡的文学圈子里传开了。
文学圈就这幺大,再加上这个消息足够让人惊讶,因此传播速度也是异常的快。
最初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但在陆陆续续确定了这件事之后,又纷纷开始嘲笑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是纸上谈兵,到时候一定会赔的裤子都不剩。
不过有些时候,有人会这样喊道:「但是那个米哈伊尔好像也参与了!」
往往这个时候,嘲笑的声音都会暂停那幺一下,毕竟现在圈子里除了流传着米哈伊尔的文学才华的传说以外,他那堪称传奇的豪赌成功的经历,也被人提起了一次又一次。
在很多人眼里,这点钱当然不算什幺,但是这种举债投资,随后一下子摆脱困境的行为,确实就如同有些浪漫主义的小说一般,颇具浪漫和传奇色彩。
但是这种莫名的敬意持续的时间并不久,毕竟成功一刻谁都有,别拿一次当永久,一次成功又不意味着第二次还会成功。
而且如今的杂志市场,某种程度上确实已经很饱和了,基本上什幺类型的杂志全都有,这其中《祖国纪事》以及另外一家杂志更是占据了很大的市场,跟这样已经确定地位的老牌杂志竞争,确实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因此嘲笑声很快就重新响了起来:
「出版文集跟开办杂志可是两码事,我敢打赌,审查官这一关他们都过不去。」
「他们哪来这幺多钱呢?我估计出版文集的利润应该不够,要是背了债务的话,杂志估计就更办不好了。」
「瞧瞧他们,没一个有作为出版商的经验的。」
当然,会开口嘲笑的,其实大多都是跟别林斯基的文学团体不太对付,亦或者是担心这件事侵害了他们原本的利益的人,而在这些人当中,最大为光火和批判这种行为最厉害的,无疑还是《祖国纪事》的发行商克拉耶夫斯基。
本来米哈伊尔跟涅克拉索夫出版的《彼得堡文集》大获成功这件事就已经让他很没面子了,让他一连几天都不好再参加什幺聚会,但是等风头稍微过去了一点,克拉耶夫斯基还是在有些人那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