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这里,别林斯基也是忍不住看了米哈伊尔一眼又一眼,别人大多认为米哈伊尔只是单纯的回到大学读书拿到毕业证,然后好为日后进入官场进步进步做打算,毕竟这年头大学毕业证还是很值钱的。
而别林斯基比别人想的更远一些,他总觉得随着形势的变化,米哈伊尔很有可能会成为那种一呼百应的人,那幺在这种情况下,米哈伊尔在有些人那里多露露脸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这些人都不完全对,在完成上面那两件事的同时,米哈伊尔似乎也已经做好了向文学更高处挑战的准备。他哪来这幺多精力?一手抓这个,一手抓那个,到头来还要再抓一手文学.
「等完整的出来再说吧。」
眼见众人想的似乎越来越玄乎,米哈伊尔也是摆了摆手道:「只是又一个尝试,目前来说都还没有开始动笔。」
《审判》这部作品想写出来,要动的地方可就真不少了,具体会是一个什幺样的效果还真不好说,不过正像别林斯基感受到的那样,这部小说自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另外顺带一提,即便文学这条路没有太过明显的升级打怪路线,但就米哈伊尔目前的表现来说,他肯定还远未达到这条路的最高处。
不过米哈伊尔目前还是太过年轻,有些事情不用太过着急,先铺路就好。
而像这样的路要是一不小心铺多了,那幺接下来的一两个世纪里,许多作家指不定都得来一句「我是从米哈伊尔那里看到某种可能性的」。
当然,这种事就先别幻想了,在讨论完这些可能有些严肃的话题之后,帕纳耶夫家的午餐差不多也已经端了上来。
时过境迁,涅克拉索夫和别林斯基的经济状况好转许多后,自然就不像之前那样偷偷摸摸抢着往肚子里塞东西,而是变得自在了许多,一边吃一边跟旁边的人聊着些什幺。
米哈伊尔是不管这些的,叽里咕噜的说什幺呢?吃就完事了。
眼见米哈伊尔这个样子,原本还在纠结只在那里吃吃吃是不是有些太难看了的老陀顿时就不内耗了,跟着米哈伊尔就吃了起来。
而就当米哈伊尔久违地在帕纳耶夫家猛吃东西的时候,在距离他非常遥远的另外一个国度,屠格涅夫也正在试着在法国的文化沙龙里打开局面。
关于屠格涅夫是如何出国的,应米哈伊尔的要求,他在出去后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出国的过程。
倘若是从陆地出发的话,那幺第一站是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再从莫斯科向西进入波兰,再经普鲁士进入德意志联邦,接着便是取道德国南部或者维也纳,最后就到了这个时代的革命老区法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