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知道以后勃然大怒,勒令江夏县衙全额赔偿熊家的经济损失、恢复其名誉,并赔偿其精神损失,共计白银八百两。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网
江夏县新任知县叫苦不迭,只能用当年的赋税留存支付这笔费用。他自认倒霉,捐出自己一个月的俸禄,部门一把手都捐款了,那幺县衙里面的其他人还能装死不成?!
这下,江夏县所有的官吏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衙役巡街的时候都得多拿商贩几个烧饼。江夏官民因此怨声载道,埋怨朝廷的不公,埋怨皇帝的昏庸,为了讨好区区一个败军之将,甚至还是个死人,却要委屈他们这一大帮忠臣良吏。
八百两不是个小数字,江夏县留存银也要用于公共支出,其类目繁多,也不是说省就省的,衙门就算买个扫帚,也都是要走公帐的。所以江夏知县只能找当地的富户借贷,用往后三年的赋税做抵押,这才支付了这八百两赔偿银。
明明是王尔玉干的破事,最后却要让整个江夏县来承担赔偿,最后花费的却是民脂民膏。而王尔玉也委屈,当年他是收钱了,可是大头不是他拿的啊,这八百两,他看着就想骂娘,他当初就在熊家捞了三百两好吧,这还是在卖掉熊家田宅的情况下。
朝廷要求退还田宅,新任的江夏知县虽然是个新科进士,人年轻、行事稚嫩,但他可是江夏本地人,王尔玉干的破事,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也没有饶过王尔玉,这退还的田宅还是勒令王尔玉买回来的,花费了王尔玉五百二十六两又三钱白银。
不仅当年拿的吐了出去,他行善积德攒的养老钱都填进去不少,哪有贪官往外吐钱的啊,王尔玉委屈得想要眶眶撞大墙。
最后,江夏县的糟心事,汤豫没敢再告诉皇帝,就皇帝那脆弱的心理,知道这件事,那脾气得暴躁成什幺样,最后遭罪的还得是他这种近臣。皇帝真性情,好也不好,有时候路过的狗都得挨上两脚。
汤豫觉得,既然补偿已经给到位了,这钱款从哪里筹措的也就不重要了。可怜朱由检还觉得自己办了一件好事,实际上各方面都不讨好。
这些年,朱由检抽出时间对锦衣卫也梳理了一遍:锦衣卫全国一共有14个千户所,每千户所额定1120人,理论上总员额应为15680人;
北镇抚司专项编制:设镇抚使1人,下辖直厅百户1员、办事吏30名、校尉130
名、皂隶41名,合计203人;特殊附属单位:含驯象所(掌仪仗)、水军所(掌江防巡查)等,合计3000人。
锦衣卫的理论员额为18883人,但理论和实际情况却有亿点点差别!
首先是皇帝带头搞破坏,什幺乱七八糟的人都往锦衣卫里面塞,大臣立功了,给他儿子封几个千户、百户,比如朱燮元的儿子;大臣死了,荫庇他的子嗣,比如熊兆璧。
皇帝跟朝廷争权夺利,好的、坏的、有的、没的先往怀里楼,有没有用、划不划得来,抢到手了再说。仅南镇抚司就有12个工坊、两万多的工匠,实际上南镇抚司作为锦衣卫内部的纪律部队,只有944人的正式编制,而所谓的东缉事厂,理论上也归属于锦衣卫的一部分。
崇祯三年,泛锦衣卫纸面上的人员一共有十五万人,每年支付饷银二百七十万两。去芜存菁,剔除掉空额,核定人员为四万九千人,军饷缩减为二百万两。之所以人少了三分之二,钱却只少了不到三分之一,是因为支出的军饷里面,军官占据的是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