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世殊事异,如今我大明城池完备,兵多将广,又在广宁、锦州接连挫败了建奴,如今正是士气大涨之时。陛下,我大明与建奴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然而,老头慷慨激昂的一番话,没有点燃朱由检的热血,反而让他感觉到了彻骨的寒凉。
王在晋的意思是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当年局势太难了,朝廷军队被打垮,残兵败将收集起来也根本无力应对努尔哈赤的进攻,所以他才提出保守战略,但是现在局势变了,如今优势在我。
他想法是让皇帝支持他跟后金打一场战略大决战,把全国能打的部队都调过来,包括现在皇帝的心头好,宫里的那三千白杆卫。
他觉得辽东的事情拖延得越久,对于朝廷就越是不利的。他听在南京的朝鲜番生说,现在建奴那边已经开始饿死人了,建奴无法冲破辽西防线劫掠大明,就只能往东西两个方向抢劫蒙古人、敲诈朝鲜人。
丁卯之役以后,朝鲜被迫签订江都之盟,要求朝鲜与后金约为兄弟之国,向后金缴纳岁币,开放互市,并承诺不再帮助明朝。
朝鲜国主李倧说,金国是朝鲜的哥哥,但大明是朝鲜的父母,要他背叛大明,跟自己的父母断绝关系,他「宁可以国毙,断不敢从」。
然而,虽然朝鲜国主忠心耿耿,但是国内的大臣很多已经胆寒,背着国主跟后金勾勾搭搭,全然不顾他这个国主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