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别傻了,策论哪有标准答案啊?!
「……朕每览章奏,未尝不扼腕长叹。太仓之粟已罄,闾阎之困日笃,此非独朕之忧,实系江山社稷存亡之秋也。
夫欲靖边患,必练精兵;欲练精兵,必资粮饷。然饷出于赋,赋取于民,此古今不易之理。今陕地雪灾甫过,春旱继至,麦禾焦枯于野,去岁民变复萌于途,天灾正延及诸省,北地粮产较去年再减一成。
若加赋以筹辽饷,恐驱民为盗;若免税以赈饥馁,则边军乏食。盖因建奴于辽东屡犯边境,蒙古诸部时附时叛,西鄙流寇渐成势焰,此三方之患,非饷无以制也。若军饷无着,何以固九边之防、扼险关之要?此「救民」与「强兵」之两难也。
且闻练兵之道,在赏罚分明,必使士卒饱暖,甲胄坚利,火器精良。然红夷大炮每门耗银数百两,筑台铸弹之费更倍之。若尽恃火器,则岁耗千万,财政难支;若专恃弓马,则建奴已得弓马之盛,又持火器之利,边军何以御敌?此又「革新」与「守成」之困也。
至于开源之策,清丈田亩则勋戚豪强抗命,开海通商则洋番倭寇窥伺,扩边马市则蒙古诸部反复。节流之法,肃纲纪则百官惴栗,宽文法则贪墨成风,此「严察」与「宽仁」相掣,「固本」与「救急」交困也。
今科殿试考题为:「两难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