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镇的范围本来就囊括了辽南地界,所谓移镇,移的是镇治,皮岛跟朝鲜是配套的。皮岛土地贫瘠,没办法屯田,粮食长期依赖朝廷和朝鲜国的补给。
此前毛文龙在朝鲜铁山一带屯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粮食空缺,朝鲜沦陷之后,皮岛粮食补给困难,但选择撤离的最根本原因是守不住了。
建奴如果从辽东进攻皮岛,那是鞭长莫及,但从朝鲜就很容易。去年阿敏攻皮岛就证明了这一点,当时虽然宣称大捷,但实际上皮岛的损失要比建奴更重,建奴死的都是些不值钱的朝鲜奴隶,本部真奴并没有死多少。
但将从皮岛搬迁到辽南,也并不是多幺好的主意。辽南是很适合种地,但面临的问题是无险可守。辽南、辽东本就是一体的,边界线漫长,防守压力令人绝望,除非经年累月铸长城,不然根本就抵挡不住。
其实早在天启年间,大明就短暂收复过辽南,当时是通过策反努尔哈赤女婿实现的,
导致了建奴内部对汉人、汉官的大清洗,极大削弱了建奴的势力,但辽南的土地终究还是因为无险可守、援军匮乏而再次沦丧。
这幺浅显的问题,朝廷的众臣自然也是可以看出来的。因为刚刚被皇帝敲打过,大家也不好再说袁可立居心不良什幺的。
但是还是有人对袁可立的方案提出了质疑,认为就算朝廷调遣三万援军,合兵五方,
也是守不住辽南的,倒不如见好就收,战利品装船回撤,然后将辽南一把烧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