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兵团作战,战术特别忌讳各种花哨,越是简单的战术越有效,因为规模太大了,指挥的压力太大了,能够做到齐步前进已经很了不起了。
就在他们推进的时候,不同的方阵之间就已经出现了快慢不一致的问题,原本整齐的队列也变得犬牙交错。这种水平的军队,如果遭遇建奴骑兵冲阵或者是火炮对射,恐怕很难维持住不崩溃。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建奴已经无心恋战,急着逃跑,面对明军的射击,甚至都没有还手,而是尽量躲避,加速逃离。这就是为什幺战争开始的时候,明军只敢以精锐与建奴对弈,而不敢直接将大军拉出来的缘故。
其实,弓箭、鸟铳的射程都是很远的,完全可以射到人目力所不及之处,只是由于有破甲的需求,有效射程才会显得那幺低。明军一通射击,雷声大雨点小,虽然击伤建奴不少人,但杀死的并不多。
皇太极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才是对嘛,这才是明军正常的水平嘛。要真的全是精锐,他们也不用挣扎了,直接跪地乞降好了。
但明军是有炮的。大量的鸟铳可以保证火力密度,防止军阵被敌军击穿;而火炮作为攻坚武器,则拥有无坚不摧的实力和超远的射击距离。不管建奴是试图突破军阵,还是想从军阵侧面绕行而过,都会遭遇射程足以覆盖数里的火炮的攻击。
骑兵速度是快,但不是会飞,在各方堵截之下,可供选择的通道并不多,他们没有办法完全避开明军炮火的进攻,每走一步都是生死未卜。更恐怖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前面等待他们的到底是什幺,是逃出生天的海阔天空,还是又一轮的明军阻截。
「我早就说要撤离了,你非要留下来!当初要是听了我的,何至于有今日之局面?!」代善忍不住质疑道。
其他人闻言,也对皇太极投之以怀疑的目光。皇太极虽然恼怒,但现在却也不是跟代善争吵的时机。代善吵归吵,但也没有真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对皇太极发难。
然而,建奴既然选择了绕路,那势必会拖累了速度。明军追兵本来跟得就很紧,赵率教与曹变蛟的骑兵合流,斜插着冲进来,将建奴的骑兵军阵给截断了,五六千奴骑给堵在了里面。皇太极成功冲了出来,惶惶然回首,却没有勇气去救。
明军抢到了个大蛋糕,也没有贪多,而是选择停下来将这数千奴骑歼灭。北方孙传庭、俞咨皋两大车营压上,南方是十倍数量的明军,西面是城墙,这也是为什幺秦良玉选择在南城墙下横出列阵拦截,因为可以把城墙也作为包围圈的一部分。
这三面都没有丝毫突破的可能,绝望之下,这几千奴骑只能选择明军骑兵作为突破的方向。正好明军的骑兵也是几千骑,他们未必就会输,他们也确实成功了,在死了一半人之后成功将明军骑兵军阵给凿穿。
然而,出来以后不是什幺海阔天空,而是早已经列队完毕的白杆兵。这是京城诸将送给白杆兵的礼物,当年三千白杆兵血战浑河全军覆没,现在留三千奴骑送给他们作为祭品。
明军骑兵撤出战斗,将战场让给白杆兵,两侧明军火炮助威,继续碾碎建奴骑兵,白杆兵硬生生抗下建奴十几轮冲锋,上演了教科书式的以步对骑,硬生生将奴骑打到了精神崩溃,他们原来有会流眼泪,也会跪地求饶,然而明军却并没有因此而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