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也是一脸懵,一想到自己哥哥突然要当大汗了,他浑身都刺挠,别扭得无以复加。挣扎了好一会之后,他还是闷闷地说道:「我投我阿哥。」
阿济格有些干涩地说道:「我投大贝勒。」
自此投票结束,八王议政,重选大汗,阿济格获得五票,莽古尔泰、代善各一票,第八票多尔衮弃权,建奴选出了自己的新大汗,阿济格!
选完大汗,会还要继续开。原本开会四大贝勒坐主位,现在四小贝勒之一的阿济格当了大汗,总不能让他还坐在四大贝勒下面吧?
于是阿济格就成了第五人,被夹在了中间,左边是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右边则是代善和阿敏。这阿敏跟莽古尔泰以往都是坐一块儿的……
「大汗,我等接下来当何去何从,你得出个主意。」皇太极主动开口提点道。
阿济格那叫一个尴尬,他何曾考虑过这种问题?他又没多少话语权,一直以来都是听皇太极的,指哪打哪。突然被问起,回答不出来的他脸都红了。
不过毕竟是年轻的旗主,能力还是有的,不至于完全是个草包。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如今我等饱掠了一番,自然应当班师回朝了,回去驱逐家中宵小。」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有内味了,这老十二当上了大汗之后,说话都变得文绉绉的了。四人倒也没有立刻就给阿济格下马威,而是同意了他的命令,并开始七嘴八舌地补充撤退的细节。
其中一个争议的焦点就是,他们好不容易攻下来的这座遵化城,还要不要守着。
这遵化是座古城,城周围六里有奇。万历年间,戚继光又加修遵化城池,使城墙基扩为 3丈、墙高 3.6丈,全部使用上好的青砖。时人言:「铜遵化、铁永平、箭杆插的玉田城」,这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坚城,更是战略要地。
皇太极坚持认为不能放弃遵化,其他人的态度就很消极了。本质上,要不要遵化讨论的不是这座城本身,而是往后还要不要继续南侵大明。
阿敏等人觉得他们能活到现在,没有被明军给弄死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想着招惹大明干嘛?
甚至只要大明肯互市,就算取消国号向大明称臣也不是不行,大明太恐怖,太深不可测了,他们怂了。
皇太极则觉得他们虽然输了,但要分清楚输的点在哪里,不能盲目地认为大明有多幺强大。至少在面对他们劫掠的时候,大明是毫无反抗之力的。
他们以后可以派遣多道小股骑兵入关劫掠,这也是蒙古人一直在干的事情,没理由蒙古人能做,他们做不到啊?!
只要坚持「剪枝弱干」之策,烧杀明人百姓,持续削弱大明,总有一天大明还是会撑不住的。要不然什幺都不干,任由大明恢复生机,封锁辽东,他们总归是会走上绝路。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战略眼光一直都是很不错的,他的失败不是战略出了问题,只是高估了自己这边的执行力,低估了当下明军的战斗力。
阿济格看了看几位贝勒,忽然对自己现在的位置恍然大悟。他试探着说道:「本汗决定弃守遵化。」
说完,他用眼角的余光去观察几位贝勒的反应,只见三大贝勒没有吱声,显然是默认了他的命令。皇太极叹息一声,也没有多说什幺。
「四贝勒,我们如今元气大伤,确实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几年之内或许不会再入关了。
而遵化孤悬,时间越久越难守住,到头来遵化还是要被明军夺去,而我等白白损失了兵力,得不偿失啊。
坊间传言,明失天命,待到天变之时,我等自然还会再回来的。」阿济格开口对皇太极说道。
皇太极点了点头,也捧了一下阿济格说道:「还是十二弟你考虑的周到。」
阿济格悟出来的道理就是,他这个大汗就是个意见收集器,议事的时候,四大贝勒哪一边人多,他就倒向哪一边准没错。
不过他也不傻,不想一直当个人肉印章,于是主动提出了一个议题:那就是重新选一人来填充八大贝勒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