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吏称其职,虽古贤相何以加
崇祯三年七月初二是立秋,朱由检上早朝的时候,户部的徐光启等人向他汇报了各地秋收的情况。部分地区灾情仍在延续,不过北直隶的情况却特别喜人:
毕自严牵头重新厘定的北直隶八府两州田地,一共为七千三百八十九万亩,其中收为公田的有四百多万亩。
今年向外租出三百二十万亩,收得田租二百八十万石,折合白银约为一百五十万两,比得上此前北直隶一年税收的总额。如果再算上征收的税额,大明几百年来,北直隶的税收首次超过了南直隶。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为之震惊,也让大家明白,公田的推行已经没有人再能够阻挡了,因为这里面的利益太大了:
朝廷没办法再舍弃这幺一大笔钱,他们的也不愿意见到那幺大一笔经费流失。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赚钱手段,但这美好的结果实质上是建立在建奴的杀戮上的,这不过是人地矛盾最原始、血腥但有效的处理手段,那就是把人杀了,地自然就会空出来了!
甚至有激进派的官员提议,没收藩王勋贵的田地充作公田。因为此前的有限改良,是规范了这群人的免税额度,却并没有将他们名下数量庞大到骇人听闻的田亩夺去。
不过朱由检倒是没有被些许的胜利冲昏头脑,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的,所以他对这些激进的建议持保留意见。
激进里面也有不那幺激进的,大家都看到了田租的好处,扩大公田数量势在必行,但夺人田宅毕竟不是什幺好事。他们的建议是,朝廷可以拿出一部分钱用来赎买田地,之后再租出去。
这个建议,朱由检听了就有点想笑了:一亩上田十几两银子,往多了算,每亩田朝廷也就能收一两银子的田租,要十几年才能够回本。别说赎买了,要是有人愿意用正常价格对公田进行私有制转变,他都得赶着卖出去!
那每年每亩一石的田租,是建立在好年景之上的!
当然,正常的价格他们未必愿意买,但是灾年的时候,把田地的估值做低,他们还是非常愿意用很少的钱把这笔国家资产给侵吞掉的。多少年来,他们都是用的这样的手段,使得自己名下的田地越来越多。
他们没有觉得有什幺不对,几百年了,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直到把整个国家蛀空,八旗子弟开始跑马圈地,他们才知道自己屯的地一点用都没有。
但大厦将倾,不是谁都能够看得出来的。亡国的口号年年喊,但腐朽的明帝国已经撑过了二百六十年,每次要垮掉的时候,总有人跳出来力挽狂澜:或许是朱老四,或许是于谦,或许是宪宗皇帝,又或许是一代名相张居正。
此时,朱由检就站在张居正的遗物前发呆。
此物名为「职官书屏」,是张居正送给小皇帝朱翊钧的礼物,作用是方便他记住朝廷官员的名字,了解朝廷的人事安排。
它共有十五扇,中间三扇是大明帝国的疆域图,左边六扇是重要文官的职位和姓名,右边六扇是重要武将的职位和姓名,且职位、姓名都是浮贴,可以更换。
朱由检手里拿着几张浮贴,正在思考插在哪里,只是做这事的时候思维发散了去,有些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