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如果是地主自己经营,自然收益都是他的。姬氏现在主张从灾民中招人,其实不是看中眼前这点收益,而是想趁这难得机会,钻国家空子挖国家墙角,这些灾民招过来了,在他地盘上安定下来,

很多人就成了李逸的部曲,成了附庸于他私人的人口。

以后发展庄园,只要有充足的人手,那么除了种植外,也还可以搞养殖、纺织,甚至诸如一些作坊加工,就都有人手,也能获取更多收益。

这样抢人口的机会可不多,等天下一统,国家安定,朝廷可不会再允许大户这般公然挖墙角抢人口。

招人,不如说趁机抢人。

商议许久后,

达成了家庭会议结果,招人,赶紧招人。

优先招二三十岁青壮夫妻的,只有两口子的最优先,然后带着十几岁儿女的,或是有四五十岁父母的其次,

那种父母太老病、儿女太小又多的,先不考虑,

待遇标准嘛,就是一户每天给五升小米,十天发一次粮五斗。

“吃自己做,住自己搭草棚窝棚,暂时待遇就这样,工钱则是头一年,夏、秋收后,各给粟三石。”

第二年,则还会提供两季衣鞋,两季各给粮六石。”

如果这些招来的家庭里,比如妻子或儿女被挑到作坊或商铺做工,则能多拿份工钱。

李逸还加了一条,从第三年开始,这些人可以选择是否伙种。

伙种,就是能拿分成,李逸提供种子、耕牛、农具等,长工只出力,最后收成按七三分,一百亩地,亩产一石,就能分到三十石粮,自己口粮七石,也还能剩二十多石,再去除衣,比纯粹做长工肯定更强。

他们也从长工转为佃户,将来积攒下农具、耕牛、种子,也还能降低地主分成。

“阿郎给的条件太好了,”

“总得给人一些希望,否则哪有动力。”

当天,

李逸就带着众人去招人,

第一站,仍是李逸去过几次的三桥,这次李逸提前带上了锅、柴、小米。

到了三桥后,架起锅来煮粥。

立旗施粥,

“粥煮稠点,筷子得能立的起来。”

这施粥旗一竖起来,马上就引来许多灾民。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