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路险难行,如今又是寒冬冰雪,补给很困难。
宋金刚的军队,不能完全依靠刘武周的补给,得靠掠夺补充军需,先前势如破竹,连夺数州,还能以战养战,就地补给。但如今被我们挡住了攻势,现在他既拿不下绛州,也攻不下虞州。
更别说突破黄河防线,进入关中或是到陕虢,
现在刘武周比我们更迫切想要速战。
他们比我们更急,我们现在有李逸在北边给我们牵制住刘武周,卡住他们的运输,
那刘武周得不到北边的粮草补充,又无法再通过攻城掠地补充,已是败局注定。
我们只要紧守营门不出,养精蓄锐,就可以挫败他们锐气,消耗他们粮草。
然后派出偏师,分兵袭扰他的后方,宋金刚粮尽,自然就会退兵。我们等待他退兵之时,就是我们可以反击之日。
现在不必急于一时。”
李逸在浩州,就是李世民现在能够稳守柏壁的最大底气。
他准备再复刻当初泾州灭薛举父子的战略。
“诸位,李逸在浩州都能守的住,我们急什么?
刘武周、宋金刚比我们急,让他们攻浩州、攻绛州、攻闻喜,让他们攻城,我们以逸待劳,以守对攻!”
“优势在我!”
秦王十分自信,说出这话时,好像现在是大唐打到马邑敌人老巢,而不是敌人攻城掠地千里,直逼关中。
这份战略定力,确实让诸文武都佩服不已。
封德彝提出了一个担忧:“李逸在浩州真能挡的住刘武周的进攻吗?先前李逸击退了敌人两次围浩州,可那都非武周精锐主力,这次刘武周若亲自攻浩州,
会不会有危险?”
他的担忧,也是很多人的担忧,哪怕李逸这半年多以来,确实表现的极为出众,特别是在裴寂李仲文姜宝谊刘弘基等纷纷败绩下,越发显得一枝独秀。
可他毕竟才十七,一年多前还只是个道士。
是特殊的情况,才被推到了那个位置上,否则怎么可能让他成为检校并州总管,负责整个北边的战事呢。
要不是皇帝手里无人可用,也不敢冒然临阵换将,
满朝上下也不会同意让他在那个位置上的。
现在仍然有许多人认为李逸的成功,只不过是侥幸而已。
是没有遇到真正的劲敌。
他打的黄子英刘六儿等,都不是什么劲敌,也不是什么主力。
“我相信李逸,
纵观他随军北上,不管是李仲文雀鼠谷中伏九千精锐尽没后,他当机立断的迅速北上,进驻霍邑,增援灵石,还是果断赶往阴地关以包围黄子英,
还是后来受降刘六儿,借着他的胡兵攻下黄子英的贾胡堡,再到后来虚张声势增援浩州解围,再到如今孝义、文水等之战,
每一战,都不是侥幸,
李逸年轻,却很果决,有大将之风。”
“我非常相信李逸,你们若是还有置疑,试问,换你们谁去,敢自信说比他做的还好?”
此话一出,大家也不好再置疑李逸的本事。
李世民轻轻叩击着桌案,
“北边就交给李逸和刘德威他们吧,我们专注于眼前,打好我们的仗。